金华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影教师在线阅读 - 第2027页

第2027页

    中国电影在海外遭遇政治解读是司空见惯的事,很多海外人士看中国电影,总喜欢以政治眼光去看。当初,张艺谋和戛纳闹翻,就是因为他的电影被政治解读,一气之下退出了戛纳。

    张艺谋在1999年完成了两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和《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把《一个都不能少》选到戛纳后,但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却因为《一个都不能少》有升国旗唱国歌的镜头,就说电影是对中国的美化,替政府宣传,建议张艺谋撤回《一个都不能少》,并表示他很喜欢《我的父亲母亲》,希望把《我的父亲母亲》送到戛纳。

    张艺谋致函雅各布,表示《一个都不能少》没有政治的东西,但雅各布坚持认为《一个都不能少》是在替政府宣传。张艺谋非常气愤,就写了封公开信宣布退出戛纳,并将自己的片子撤回。

    在公开信中,张艺谋表示:“我的这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爱的主题。《一个都不能少》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爱心和对我们这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现状和未来的忧虑。《我的父亲母亲》讴歌爱情的至真至纯。这是人类共同拥有、颂赞的情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阁下竟以‘政治’的理由对影片加以指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或文化的偏见。”

    虽然张艺谋的两部电影退出了戛纳,但《一个都不能少》让张艺谋获得了第二座威尼斯金狮,《我的父亲母亲》则夺得了第二年的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张然对此非常佩服,国内多少导演跪舔戛纳都跪舔不到,但张艺谋却能够硬气的退出戛纳,与戛纳决裂,这骨气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在谢利·克雷泽等人对《正义天使》的恶评抛出来后,张然先抛出“谢利·克雷泽等人的影评不是影评,而政治评论”的观点,引得谢利·克雷泽他们猛烈反击;然后张然抛出《影评人的七宗罪》这篇文章,引得更多的影评人跳出来,把事情彻底闹大;紧接着,张然通过分析对比,论证谢利·克雷泽等人的影评不正常,政治倾向明显;到最后他通过媒体将证据抛了出来,彻底将谢利·克雷泽等人拍死。

    张然与影评人的战争最终张然取得了全面胜利,谢利·克雷泽等人被影评界除名。烂番茄和MTC删除了谢利·克雷泽等人的恶意差评,《正义天使》的烂番茄新鲜度回升到了78,MTC综合评分则升到了79分。经过这场风波,众多原本对这部电影不感兴趣的观众,都对电影产生了兴趣,希望等到电影正式上映后,能够走进影院一睹为快。

    不过张然相信事情还没有结束,东瀛人对《正义天使》的攻击和抹黑不会停止,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电影在奥斯卡上有所作为,但张然对《正义天使》非常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电影能够笑到最后。

    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计票结果显示: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已获得了276张选举人票,超过270张选举人票的获胜标准,锁定美国总统宝座。这个结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希拉里会获胜。

    凡是所有人对好莱坞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特朗普上台会对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来与《正义天使》角逐最佳影片的是《月光男孩》和《爱乐之城》两部电影。《正义天使》是一部具有国际主义倾向的电影,而且是中国故事,有大量有色面孔,也必然能获得一部分选票。

    可以说,《爱乐之城》几乎已经退出了最佳影片的角逐,《正义天使》的对手只剩下《月光男孩》了!

    第1136章 颁奖季到来

    特朗普上台对《正义天使》的冲奥之路来说是好事,因为作为反特朗普的大本营,会有不少人报复性将票投给《正义天使》;同时也是坏事,因为《月光男孩》是黑人电影,获得的报复性投票肯定比《正义天使》要多。原本《正义天使》和《月光男孩》的票数差不多,但按照现在的形式,《月光男孩》获得的票,要比《正义天使》的票房多不少。

    不过对《正义天使》,以及整个宣传和公关团队来说,并没有因为特朗普上台而打乱节奏,宣传和公关依然按照既定的策略走。就在特朗普正式当选美国总统的第三天,就在整个好莱坞对特朗普上台哀嚎不已之时,张然带着《正义天使》的主创飞往英国,开始电影在英国的宣传工作。

    11月13号下午,《正义天使》在伦敦bfiimax电影院举行了针对英国媒体和影评人的放映和见面会。bfiimax电影院拥有全英国最大的电影屏幕,以及最好声音和放映系统。这些设备一起工作,使观众沉浸在传奇色彩的2d和3d影象和极其逼真的数字立体声中,仿佛置身于电影故事中。

    电影开始放映,张然一直在观察媒体和影评人的反应,电影开始的时候还好,二十多分钟后,张然看到不少记者眼眶泛红,其中一些女记者泪流满面,身躯都在颤抖。墨菲很理解这种心情,伸出手轻轻拍了下凯瑞·穆里根的胳膊,凯瑞·穆里根转过头,抹掉脸上的眼泪,努力对他挤出了一个笑脸,然后低头用力在他肩膀上面顶了一下。

    放映结束时,现场的媒体记者和影评人用经久不息的热烈鼓掌向影片表达敬意。在与媒体交流时,一个三十来岁的记者向张然表示,这部影片让他了解了这段残酷的历史,对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对中国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