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三国之孙氏强敌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罗百济来使

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罗百济来使

    贾诩这么说,并不是因为他病入膏肓,而是真的有感而发,打算此后就安安心心的待在临淄,教导孙渊,空闲的时候再逗逗孙子,以此颐养天年。

    而想要安度晚年,这一仗是关键,因此,无论如何他都要帮助孙策成功拿下三韩,完成战略部署。

    当然,对于贾诩的回话,几人还是听明白了。

    这老家伙说话很严谨,懂分寸,在双方都没有得罪的情况下,却又不着痕迹的回答了孙策的问题。

    孙策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扶起冉闵“冉将军和我说说这边的情况吧”

    事情经过没有什么太值得说道的地方,反正就是王猛由于兵力的限制,和情报的限制,没敢随意外出。

    而蛮夷联军一方也不知什么原因,高句丽大军没了动静,马韩和弁韩慑于王猛的守城利器,也不敢妄动,辰韩见其它三人没有作为,也就乐得于此,美其名曰,敌不动我不懂。

    不过,随后孙策迎来了两名使者,将整个三韩半岛局势弄得扑朔迷离。

    来使之一,新罗朴氏家族的朴赫大成,是当代国主朴赫元序的长子。

    来使之二,百济皇子麻余。

    随行的还有消失数日的孙邵,他和此二人联袂而至,虽然看得其他人不明所以,然而对孙策来说却是天大的好消息。

    新罗和百济都是三韩半岛的国家之一,或许现在用部落亦或城邦来称谓更符合。

    新罗是辰韩十二国之一,而百济是独立于马韩的,由扶余人创建的一个城邦。

    众所周知,三韩是在箕子朝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可以考证的是,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当初因为不愿臣武王,箕子就带了商朝旧臣和五千人远赴朝鲜半岛,定居在平壤一带,史称箕子朝鲜。

    而后,在西汉时期,箕子朝鲜被燕国人卫满所灭,箕子后代箕准渡海南逃,这才有了马韩,也可以说马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称得上是三韩半岛的原住民。

    至于辰韩,这个政权来自于外来户,最初起源于秦朝时迁徙而来的秦人的后裔。

    当时始皇为修长城,派遣了蒙恬到辽东监督,秦人为逃避苦役,有的是举家迁移,有的则是在修建长城的途中逃离,他们成群接队的进入辰国,或许是考虑到本是同根,再加上‘人道主义’精神,辰国中的马韩部落,就给他们让出了东部之地。

    所以,若说辰韩是本土辰国的延续,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就陈寿所著得三国志记载,辰韩百姓称国为郡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非常像秦语。

    故而在做文献记录时,陈寿又将其称之为秦韩,因此辰韩才有秦韩之称“辰”和“秦”在韩语发音一样。

    因此,辰韩是一个外来政权联盟,就像英国人到了美洲,成为美国人一样,永远不可能是印第安人。

    说是联盟,因为这里大大小小有十二个国度,其中就有站在孙策眼前的新罗。

    最后是弁韩,与马韩部落一样,它也是在箕子被卫满灭亡后,一些旧朝官员和百姓在南迁过程中成立。

    只不过他们夹在辰韩与马韩之间,平时打打鱼,炼炼铁,一派歌舞升平的样子,直到孙策率军而来。

    在百济和新罗使臣用汉语说完蹩脚的见面词后,孙策先让他们坐下,然后把孙邵招至前来,轻声问道“怎么样?他们答应了?”

    “回主公,答是答应了,不过还有两个条件”

    孙邵怎么会和新罗、百济搭上线,这就要说起前些时日罗成给的书信,信中,孙策让他出使两国,提议帮自己打三韩和高句丽,事成之后,会把乐浪郡和玄菟郡以南的地区,全部划给两方,他只要原属于大汉的领土。

    这对新罗和百济而言,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孙策的军队他们已经见识过,甚至三韩的人马中,就有他们的部属,早就进行过正面交战。

    汉人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他们的认知中,要打下三韩,只是时间问题。

    但为什么孙策愿意分一杯羹给他们,这是一个很大的疑惑,他们需要知道原因,就怕到时候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

    此是第一个条件。

    第二就是,他们需要拿到孙策的承诺书,还要签字画押,也就是有凭有据,不怕他孙策将来反悔,给人打工可以,但得给工钱。

    你孙策人大面大的,有这个东西在,到时候也不会翻脸不认人,是吧?

    要理由?孙策真正的理由其实是让三韩半岛相互敌立,哪怕之后所谓的给地盘,那也只是说说而已,一纸合约在国家之间的矛盾中,是最没有效力的,不见后世某合众国,即使有联合国安理会在,还不照样想打谁打谁,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国力太弱。

    “大汉是礼仪之邦,向来讲究以德服人,但三韩纵容高句丽袭击我军船队在前,拒不交出凶手在后,像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邻友,我大汉不要也罢,所以才出兵来攻”

    “然三韩和高句丽覆灭之后,此地仍需要有人来治理,说句实在话,三韩是不毛之地,而于大汉而言又是鞭长莫及,所以才想找愿意与我大汉交好的城邦来治理,相信新罗和百济当在此列?”

    这番说辞,孙策信手拈来,连腹稿都没有打,让朴赫大成和麻余听了一个劲的点头,俯首跪下直称他们愿意世世代代忠心于大汉,不仅不给大汉添乱,只要有人敢触大汉龙须,他们第一个不同意。

    “你们想要我的书面承诺,也不是不行,但是我也有一个条件,在你们取得三韩之后,要兴修港口,并无条件对我孙策的船队开放,这一点你们可能做主?”

    听过翻译的陈述,麻余和朴赫大成面面相觑,修港口这对他们而言也是好事,可无条件开放…大汉海军的利害,可是人尽皆知。

    “尊敬的镇东将军,您的这个要求,我们确实无法做主,还请宽限三日,待禀报国主后,给予回复”

    孙策提出这个要求的目的就只有一个,为他将来攻略新罗和百济埋下伏笔,他想要一个较为完整的三韩,而不是真的把三韩百姓杀光殆尽,再迁汉民来此,因此这需要一个过度,令汉人的统治来得顺理成章。

    麻余和朴赫大成回了各自的城邦,约定五日之后,再来首原城商议。

    孙策则开始进行另一项议题的讨论。

    公孙度把他当冤大头,拿了钱不办事,必须要让后者知道,他孙策的东西没那么好白吃白拿。

    三日后,驻扎在真番郡的公孙康得知孙策来临的消息,起初他还不是很相信,再三向高句丽使节确认“他万不可能出现在这里,莫不是看错了?”

    “公孙将军若不信,在下也没办法,在下只是听家主之令前来带话,另外家主还说,辽东侯如果还想坐稳这个位置,不妨派人去弁韩看看”

    对啊,无论情报真假,只要派人往首原一探,便可得知详情。

    当即,公孙康也不再迟疑,一面派人把高句丽使节送去辽东,一面让人前往首原查探,果然,孙策来了。

    孙策来了,这四个字宛如一颗枣核卡在公孙度喉咙里,吐不出咽不下,难受至极。

    他自认为算是清楚孙策心中所想,只是没想到对方如此重视三韩半岛,对方本事到底有多少,他不知道,但能在诸侯林立的中原之地,傲居群首,想来定有其原因。

    可惜自己对他的了解,还停留在桌椅板凳,字符象棋上,到底该如何应对才好?

    念及此,他想到两个人,一人渊雅高尚,姓管名宁,北海人

    另一人,乃士之精藻,姓邴名原,亦为北海人。

    两人都是辽东一地,屈指可数的大才,是为避祸才来此定居。

    公孙度也多次请过二人出仕,奈何不被他们看好,更宁愿教化乡野,也亏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在历史上辽东才能偏安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