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唐玄宗在线阅读 - 第23节

第23节

    这时,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很快就见安乐公主闯了进来。

    安乐公主今日身着男装,一袭潞绸紫衫,腰间束着玉带,头上戴着皂罗折上巾,然其头上仍露出高髻,袍下仍可见花裤和女式线鞋,使其在俊朗的男装外表下,仍然透露出安乐公主的明艳和柔媚,英武而不失温婉。

    韦太后看到女儿这身装束,微感诧异,问道:“裹儿,你今日怎么如此奇怪,弄了这么一身不伦不类的装束?”

    安乐公主答道:“禀母后,女儿今后不再做女子,要像木兰从军那样,变身男儿成就一番事业。”

    安乐公主的话勾起了韦太后的心事,当初则天皇后杖杀了她那唯一的儿子,使她再无子嗣,仅剩下几个女儿,她顿时黯然起来。

    宗楚客察言观色,明白韦太后的心事,遂转移话题道:“公主穿了这身男装果然英俊,我等与公主相比,实在污浊不堪。公主,哪日你再穿一身官服试试,肯定除了俊朗以外,又添几分威风。”

    安乐公主一撇小嘴,说道:“频繁换装有什么用?终归是假的。”

    宗楚客道:“公主想做官还不容易,只要太后一句话,做个太尉也是轻而易举。”

    安乐公主不再理宗楚客,转向韦太后道:“母后,女儿今日入宫,想说一句要紧的话儿。”

    韦太后现在最亲近之人就是这几个女儿,眼前的安乐公主又是她最宠爱的,她当然言听计从。她此时的心态平复下来,含笑问道:“你有什么要紧话儿?说吧。”

    安乐公主道:“李重茂这个无知小子,日日坐在御座上,让女儿想起来就气闷无比。他凭什么坐在那里?一个宫女生的废物,凭什么呀?”

    宗楚客笑道:“公主万不可气闷,此为权宜之计。中宗皇帝仅有这一个儿子可以继承皇位,那也是没法子的事。”

    安乐公主瞪起眼睛道:“都是你们这帮榆木脑袋之人替母后出的好主意!父皇的儿子不多,可他还有女儿呀。”

    宗楚客想起安乐公主此前想当“皇太女”的故事,又知此女骄横无比,与她对话,注定是搅缠不清的,因而含笑不言。

    韦太后道:“裹儿,莫非你也想做皇帝吗?”

    安乐公主走近韦太后,扯其手摇动道:“母后,女儿怎可如此痴心妄想呢?女儿以为,李重茂那小子实在应该一边待着,这皇帝嘛,还是应该由母后来做。”

    这句话说到韦太后的心坎上了,其脸上顿添笑意,说道:“你还是不明事理,自古以来子继父业,我若做皇帝,恐怕天下人不会答应。”

    安乐公主昂然道:“谁敢不答应?那纯粹是找死!母后,阿武当初就能做皇帝,你为什么不能?”

    韦太后和宗楚客顿时相视一笑。

    安乐公主下面的话流露出了她今日相请的狐狸尾巴:“母后做了皇帝,女儿知道母后最疼我了,母后可以封女儿当皇太女嘛。哼,朝中的那些官儿,女儿却兴趣不大。”

    宗楚客闻听安乐公主吐露心声,心里却不以为然。他素谙安乐公主的禀性,知道此女若为一名锦衣玉食的公主尚可,让她来主持政事,定然会一塌糊涂。现在她说要当皇太女,摆明了将来也要当女皇帝,若真有这一天,天下不知会成为什么模样。他心里这样想,口内却说道:“太后,安乐公主所言,实为臣等的心声,望太后听之行之。”

    韦太后此时忽然十分平静,淡然说道:“嗯,此事过一段再说。裹儿,你父皇新逝,眼下还不是时机。”

    安乐公主又嘟起了嘴,忽然又从袖中取出一迭丝绢,说道:“也罢,大事过后再说。母后,这里有一些小事,总该替女儿办办吧。”

    韦太后当然知道安乐公主所求何事,无非又是授人以官,因说道:“宗令在此,你让他替你去办吧。”

    太平公主闻听李隆基来访,顿时大喜,连声催促快请快请。李隆基入堂后,太平公主劈头就是一句话:“你这一段在忙什么?好像消失了一般。”

    李隆基倒是不慌不忙,先向太平公主行礼,然后说道:“侄儿这一段时间按照姑姑的吩咐,却是不敢懈怠。”

    太平公主脸上有了一些笑意,说道:“嗯,如此甚好。事儿进展得还算顺利吗?”

    李隆基叹了一口气,然后摇摇头,脸现凝重之色,说道:“眼前大势已明,人们多是见风使舵的脾性,侄儿不敢张嘴呀。”

    太平公主轻斥了一声:“这怎么可以?”然后语气又变得和缓,“三郎,我们一步一步正往绝路上走,你怎能不性急呢?”

    李隆基恳切说道:“侄儿委实不知。侄儿以为,现在局势已平,瞧不出有何危急之处呀?请姑姑明示。”

    太平公主又轻叹一声,说道:“三郎,你先坐下,听我慢慢说与你。”

    李隆基答应了一声,挨着太平公主坐下。

    太平公主轻声说道:“昨日萧至忠来府中说到,前日宗楚客在政事堂暗示,让他们分别上表,劝韦氏效则天皇后故事进行革命。今日午前,婉儿带同崔湜来府,也说了同样的事儿。三郎,此为暴风骤雨到来的前奏,你不可不知。”

    李隆基点头听言,心中有些惊讶。他知道萧至忠向来与姑姑来往甚密,却想不通上官婉儿与崔湜什么时候也与姑姑做成了一路?由此来看,朝中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确实令人眼花缭乱,姑姑看似闲坐府中,然她一点都没闲着,其朝中人脉资源比自己厚实多了。

    不过太平公主能将如此隐秘之事和盘托出,足证她将李隆基视为可靠的帮手,李隆基想到此点,心中大为欣慰。

    李隆基问道:“她想革命?她不至于把我们李家天下改作韦姓吧?”

    “有什么不可以?你难道还没有看清吗?他们不让四哥辅政,派兵看严重福,让年少无知的重茂当新君,摆明了就是他们认为:可以把重茂玩弄于股掌之间!”

    李隆基点点头,说道:“侄儿明白此点。不过侄儿以为,如今天下大势,皆愿依李唐为正朔所在,他们只要让重茂为皇帝,断不敢贸然改李为韦!韦氏有多大的能耐?她能和则天皇后相比吗?则天皇后虽革唐命,到了最后还不是将天下又复归李唐了吗?”

    “糊涂!瞧你平时一副聪颖伶俐的脸儿,现在的灵气都跑往何方了?”

    “侄儿不知,请姑姑指教。”

    “韦氏若真革命,我们就成了她眼中的钉子,必欲去除而后快。她定会罗织罪名,将我们放逐斩杀干净!则天皇后革命之时,你那时还小,当时有多少宗族之人为之屈死?他们后来虽被恢复名誉,然人早成枯骨,恢复名誉又有什么用?”太平公主为了说通李隆基,不惜把自己亲生母亲的劣迹搬出来,由此可见事情的紧迫程度。

    李隆基心如明镜,他岂不知道事儿的因果?他不想把自己近日的作为一一禀报姑姑,缘于他认为此事越隐秘越好,他在行事过程中,姑姑毕竟是局外之人,帮不上什么大忙,所以干脆别让她知道!他闻言后点头,说道:“姑姑的心意,侄儿明白了。只是近来韦氏掌控军中甚严,我的那些朋友皆为军中下层之人。侄儿不敢说知他们,缘于有两种考虑。一者,怕他们不敢答应,由此就泄露了我们的心思;二者,他们就是答应了,他们毕竟官职低微,难以行事。所以,侄儿以为,此事不可性急,须徐徐观察,找寻机会。”

    “如此说,你在此事上尚无任何动作?”

    “是这样,侄儿不敢贸然行事。”

    太平公主长叹了一声,自言自语道:“唉,李家子孙怎么到了今天这种地步?连一个会办事的人儿都没有了吗?”

    李隆基看到姑姑有些意兴索然,心想姑姑平时沉静有度,现在心中不稳,说明她有些着急了,于是劝道:“姑姑的话,侄儿不敢苟同。高祖太宗打下的江山,后辈儿孙岂能轻言弃之?姑姑不可着急,上天若令某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那韦氏现在趾高气扬,已有其征兆,我们耐心等待,何愁没有机会呢?”

    太平公主看到李隆基那沉静的脸庞,忽然悟到自己有些失态,遂自嘲似的笑了笑,说道:“哼,我着急了?你油嘴滑舌,也会调侃姑姑了。我为李家女儿,终为外人,就是那韦氏果然当了皇帝,也会保我富贵。然四哥你们一家,则在风口浪尖之上。如此危殆局面,你难道不知吗?”

    “侄儿明白姑姑的苦心。”

    “是啊,我确实用心良苦。四哥安坐家中,我们在此忙碌,若大事能成,终久还是四哥独坐大位。三郎,我们忙忙碌碌,看来还是劳累的命。”

    李隆基心想,若韦氏果然革命,那么姑姑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儿去。保留富贵,那是姑姑痴心妄想的呓语。不过姑姑说谋事的结果,终究由父王来坐大位,李隆基心里相当欣慰。李隆基现在所想的是,他假若起事成功,那么朝中大臣及天下能接受父亲成为皇帝吗?他于是小心翼翼向太平公主提出疑问。

    太平公主瞪起眼睛,诧异道:“怎么不能?四哥本来就是皇帝,他因为善让,母亲和三哥才当了皇帝。若有了四哥的大旗,我敢说,除了宗楚客等少数人外,其他百官都会轰然响应。”

    李隆基点点头,心里知道若事变成功,那么姑姑在朝中的人脉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他今日前来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即是要亲耳听到姑姑的承诺。

    然而李隆基未向太平公主通报自己的最新进展,惹得太平公主大为不满。她认为李隆基毕竟稚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此前是否看走了眼?她思念及此,言语也顿时变得刻薄起来,哂道:“三郎,那韦氏不会心甘情愿把皇位拱手让给四哥,你的心劲挺好,就怕因此耽误了时机,别到时候把肠子都悔青了!”

    李隆基听出了姑姑的揶揄之意,赔笑道:“姑姑错怪侄儿了。那日姑姑让侄儿设法联络郭元振,现在已有进展。郭元振近来欲回京述职,父王已答应促成我们见面。若郭元振能够襄助,事儿又多了几分胜算。”其实李隆基所说的全是鬼话,西域至京的驿书须旬余时间方能送达,李显死后不过旬余,他们万难联络。

    太平公主未想到这些细微之处,沉吟道:“此事若由郭元振来主持,当然最好。不过他自西域返京,行程甚长,我们终归等不及。”

    李隆基道:“我们还是要等一下。当初太子重茂起事,还明白要找一位军中有号召力之人,所以李多祚振臂一呼,就有许多兵士响应。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样一个人,郭元振就是最好的人选。姑姑,办这种事儿不可性急,一定要万般审慎。侄儿现在悄悄与下层军官联络,待郭元振回京,如此两相结合,最为稳妥。”

    太平公主终于有些信了,点头道:“你如此想,还是有些道理。也罢,就按你说的去办吧。待郭元振回京,你可把他约到我府中商议。四哥笨嘴拙舌,你又是稚嫩小子,别把事儿说差了。我虽为女人,这些朝中重臣还是在乎我的。”

    李隆基不失时机恭维道:“是啊,人言姑姑惜为女儿身,若为男子,早继我家大统了。别说大臣们敬仰您了,我们作为后辈,早将姑姑倚为主心骨。”

    太平公主露出微笑,斥道:“你呀,终究没有正形的时候,这些油嘴之言,什么时候才能从你口中绝迹呢?”

    李隆基正色道:“侄儿所言,皆为衷心之言。姑姑,您今后也该对侄儿改变一下看法。否则,侄儿只好闭口不言了。”

    太平公主道:“瞧你,这油嘴愈发炉火纯青了。明明是你油嘴滑舌,反而成了我的不是。”

    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的心思愈发炽热,驸马武延秀对其心思心知肚明。他这日身披一袭黑色长衣在院中走动,安乐公主见状感到很奇怪,问道:“大热的天儿,人们皆穿透气短衫以避暑。你弄来黑色长衫,肯定很吸热,莫非你不怕热吗?”

    武延秀道:“我穿此衣,与你能否当皇太女,大有干系。”

    安乐公主斥道:“大白天说梦话,怎么又与皇太女有干系了?”

    “昨日苻凤说到,近来外面流行一谶云‘黑衣神孙披天裳’。”苻凤现任安乐公主府仓曹,负责公主府的仓储库藏事务。

    安乐公主还是不明白,问道:“黑衣神孙?你披了一件黑衣,难道就成神孙了?”

    “苻凤解释此谶很为详尽,他说天下之心,未忘武氏,我为则天皇后的侄孙,当然就是神孙了,所以应披天裳以应之。”

    安乐公主听来觉得有些刺耳,斥道:“这个苻凤不好好管他的事儿,却来这里胡说八道!阿武算什么东西,你又如何成神孙了?现在是李家的天下,与你们武家有什么干系?你去,把苻凤叫来,要好好掌他的嘴。”

    韦太后与安乐公主向来对则天皇后怨恨极深,其言语中殊无尊敬之意,武延秀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斥骂,所以习以为常。他上前抓住安乐公主之手,说道:“裹儿不可性急,请听我把话说完,再恼不迟。”

    安乐公主知道夫君对自己百依百顺,绝对不敢有任何妄想,现在他又掌抚己手,心底里顿时柔软起来,遂示意他快说。

    武延秀道:“苻凤确实说得不对,武家之势已衰,说什么‘天下之心,未忘武氏’,那是当不得真的,我若成为神孙,非是武家的缘故,皆缘于裹儿你呀。”

    “与我何干?”

    “裹儿你想,若你成了皇太女,我的身份也因之而贵。所以此谶的所指,还是归于你的身上。”

    安乐公主略一思索,明白了其中的因果关系,顿时转怒为喜,笑道:“哦,原来如此呀。这苻凤也是,何不直接一些,却如此大兜圈子。”

    “此事不怪苻凤,凡图谶之事,不会简单明了,定会幽微曲折。”

    “如此说,我当皇太女还是上天所命啊!延秀,这些话儿要马上告诉母后。”

    “那是当然,我的富贵要落在你的身上,而裹儿你呢,就要着落在太后身上了。”

    “嗯,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进宫。你这一身黑衣就不要去了,热就热一点,算是上应天命吧。”

    两人入宫后觐见韦太后,此时韦太后正与宗楚客和纪处讷议事儿,他们看到武延秀那特殊的服装,皆投来奇怪的眼光。韦太后自然忍不住开口询问,安乐公主就把黑衣的来由说了一遍。

    韦太后的起初反应与安乐公主大致相同,斥道:“什么神孙?你们武家什么时候有神孙了?裹儿,你也糊涂,如此白痴的事儿,你也当真?”

    安乐公主道:“母后不要急嘛。女儿一开始也这样以为,不过这谶语明似说武家之人,其实内里则昭示着母后须行革命。”

    “革命?生拉硬扯,如何做得准?”韦太后依然不相信。

    宗楚客此时站了出来,恳切说道:“太后,微臣以为此谶语有些道理。大凡上天欲示祥瑞,不会如世人一般直来直去,多会迂回曲折,隐秘示之。当初高祖皇帝未举事,天下之人皆唱《桃李子》之歌,此后高祖建国,果应此谶。年初时,太后衣箱中有五色云起,是时民间传唱《桑韦歌》,如今又有此等谶语应之,臣以为可信。”

    韦太后横了宗楚客一眼,心想当初的所谓五色云事件,还不是你出的主意?瞧宗楚客现在言之凿凿的模样,似乎早把这一档子事儿忘记了。

    纪处讷当然不会失去这个溜须的机会,接口道:“对呀,宗令所言实在有理。太后,臣等劝您及早革命,以应上天示意祥瑞。”

    安乐公主道:“母后,他们说得不错。李重茂像个傻痴一般,天天坐在御座上只会碍事。如今天下大势已成,您也不用太客气了。”

    韦太后看到这帮人催促甚急,就转向宗楚客问道:“宗卿,你以为现在时机到了吗?我始终以为,皇帝新逝,我若急头巴脑登上御座,恐惹天下物议。”

    宗楚客当即答道:“太后的忧虑,微臣此前也想过。不过观眼前之势,朝中百官还是心向太后的,加之韦温他们控制军中甚严,若现在改朝换代,应该能够平稳过渡,没人敢说不是。凡预立事固然需要三思而行,一旦决之要雷厉风行。臣以为,现在是时候了。”

    安乐公主道:“对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母后早就该决断了。”

    韦太后其实很早就想过过皇帝瘾了,其隐忍至今,实属不易。她沉思片刻,将诸事想了一遍,然后说道:“现在时辰已入六月中旬,宗卿,此事就由你主持,月底之前,能完成各项筹备吗?”

    宗楚客算了一下,感到时间有些紧,答道:“现在到月底仅有十余日,筹备诸事有点仓促。然事情定下来,自有所司负责,臣届时多督促他们一些,事儿应该能够赶出来。”

    “嗯,好吧。你把事儿理顺,让司天台在下个月初选一日子,就把事儿办了吧。裹儿,你这一段也要把性子收拾好,多跟随宗卿一起,瞧瞧事儿如何办的,也算多些历练。”

    宗楚客道:“臣不敢。臣今后办事时多向公主禀报,不敢混淆了上下之分。”

    安乐公主今日很特别,将往日的性子都收拾起,忽然变得十分恭顺。想是她看到母后若成为皇帝,那么自己的皇太女身份也可以很快被明确,因此心情很好。她习惯性地扁了扁嘴,笑道:“宗令何必如此谦逊呢?我什么都不懂,自然需要指教,宗令莫非不想教我么?”

    宗楚客道:“岂敢!岂敢!臣愿意追随公主,知无不言。”

    韦太后又目视纪处讷道:“看来你还需要抓紧出去走一遭,京中事儿太多,你还要赶快回来帮助宗令。”

    前日,韦太后接受韦安石的建议,决定让纪处讷为安抚大使巡视关内道与河南道,以通报京中情况,安抚各地官员。纪处讷闻言急忙答道:“臣遵旨。”

    他们又说了一会话,然后逐个退去。宗楚客与武延秀一同退出殿外,宗楚客目视武延秀道:“嗯,你做得很好。”

    武延秀一笑,说道:“如此小事,何劳宗令挂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