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李隆基听到了高力士的话,安心呼出了胸中最后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庆幸什么,也许是庆幸大唐没有毁在他手上,也许是李长安好歹比李亨强。

    只是哪怕在梦里,他最恨的事情也只是没有早杀了安禄山。

    不过他想什么没人在乎。

    高力士颤抖着抬手探了探李隆基的脉搏。

    一动不动。

    大明宫中各处宫殿迅速亮起了灯,宫门也一反既往深夜打开,数十个提着宫灯的婢女内宦抵达各个大臣府中,宗亲第一批到,位高权重的大臣第二批到。

    第二日一早,长安城已经满城缟素。

    陛下体恤百姓,也有意为太上皇积德,免去了百姓和在外官员的服丧,长安城内年纪太大的官员也只需在家哭丧,无需再入宫守灵。

    只有李长安自己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宗室子弟需要守丧三年至一年。

    三年中,驻扎在新罗的新罗驻国使寿王李琩终于找到了机会,鼓动新罗王室内斗,元气大伤,又哭诉跟随自己而去的一位大唐使者被新罗王室所杀,请求大唐出兵为使者报仇。于是安东都护府发兵两万,拿下了新罗,寿王趁着大唐平叛,鼓动自己在新罗结交的臣子们绑了新罗王室,向大唐投降保命。

    于是新罗国成了大唐安东都护府的一部分,寿王得以返回长安城享受亲王富贵。

    消息一传出来,其他驻国使纷纷坐不住了,想方设法兴风作浪。对啊,他们没本事靠自己兵不血刃当上小国君主,但是他们有本事给大唐找到发兵的理由啊。

    对百姓来说,好似什么影响都没有,这三年的笑声反而更多了些,似乎老天是想要一股脑把好天气补回来,从天宝五年到寿安五年都不算太好的气候一改往常,这三年气候好的惊人,没有大片天灾,年年都能算是丰收年。

    杂交水稻终于有了突破,水稻产量又高涨三成,小麦产粮也提高了一小截,算下来,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农业设备技术突破和农作物品种突破累计起来已经相当惊人了。先前要八十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人,如今只需要五十亩就足够了。

    裴素神农娘子的名头也传遍天下,各地纷纷为她立下庙宇,自发向她上香,就连道教也感念她的功德为她上了庇农元君尊号。

    裴素依然不在乎这些,她的头一直未曾抬起,双眼只看着泥土,手里只捧着种子,她只在乎脚下的土地和种子。

    富贵名利、皇帝道士,都比不上她脚下泥土里的这一粒种子。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过了孝期,李长安终于除去了孝服。

    正好再过一月就是她的生辰,她的亲朋好友仿佛要把过去三年一股脑弥补上一样,每个人都赞同大操大办一番。

    咱们大唐现在这么富裕,国库修了一个又一个,陛下的私库也修了一个又一个,周边但凡咱们知道名字的小国都是大唐附属国,前不久派出去的船队还发现了大唐的东唐分洲。

    功劳不能只记在纸上啊,咱们大唐人是什么很谦虚的人吗?

    于是长安陛下的二十八岁生辰就在太极殿度过了,一开始李明锦和李泌两个宰相打算拉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一同在太极殿为李长安庆生。

    最后在李长安严词拒绝之下遗憾改成了只和亲信臣子一同过,要求大唐臣子不许送其他贵重礼物,只准一人送一首贺寿诗,至于各国使节,自然是什么贵重送什么了。

    憋了三年的各国使节送礼一个比一个更贵重,毕竟礼多人不怪,宁愿送礼贵重也不能比其他小国送的差,要不然被大唐这位诡计多端的帝王惦记上怎么办?

    这位名为李长安的大唐皇帝嘴上说着大唐热爱和平,实际上登基九年就灭了吐蕃契丹新罗三个大国加上一堆零零碎碎的小部落,还不是打仗,而是一出手就灭国,投降的机会都不给。倘若送礼送少了,被大唐皇帝惦记上,说不准哪日自家那丁点大的小国就会被随手找个理由灭了。

    殿外各国使节的贺礼堆了一地,殿内欢笑声阵阵。

    殿内都是熟人,李长安也不愿意维持帝王威仪,只穿着一身玄黑带金边的长袍坐在首座上和身侧的萧临光说说笑笑。

    张九龄年纪大了,可听说李长安要过生辰也拄着拐杖来了,严挺之三年前冬日去了,临终遗言道得见明君肃清宇内,已无遗憾,含笑而终,坐在此处的是严挺之的儿子严武。

    李长安几个老师坐成一团,裴芸牵头弄出了生日蛋糕,几人正围着蛋糕说笑,隐约还能听见嗓门最大的陈国生抱怨永王无用,裴芸语气温和劝他不要着急。

    将领们则坐在另一团,年纪最大的郭子仪看谁都很慈祥,李嗣业一心抱着瓦罐啃排骨,樊宁身边站着李明锦已经长成半大孩童的大女儿正叽叽喳喳缠着樊宁要樊宁带她上战场,樊宁对孩子无计可施,干脆祸水东引推给了自家大兄薛嵩

    而后李长安满意看了一眼自己的诗人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李季兰还有她新收的颇有诗才的女弟子,几人正在玩弄才华一般连诗,颜真卿看似严肃实则也竖着耳朵听他们,偶尔那张近几年越加严肃的脸上还会浮现赞同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