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在线阅读 - 第632章

第632章

    百姓们嘴里说着太忙了,没空去玩,但他们吃过晚饭,又默契的走出家门,往张灯结彩的街区走,去过元宵。

    又是新的一年,谢星珩跟江知与没去外面过节,还在核对海城税务。

    他俩有点小紧张,很怕一顿操作下来,反而亏损了。

    江知与说:“初期投入大,有所亏损是正常的,过阵子,这些投资都变成现钱就好了。”

    但这不是自家生意,是一个府城的税务。

    海城的税务,仅一府之力,就能以百万计算。在历史记载里,巅峰税收达到了四百多万。

    谢星珩前几年在京城户部任侍郎,据他看的资料显示,这几年的国税总额也就一千多万左右。海城的税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他是做过生意的,也切实的去过了很多城市。

    以他的见闻,大启朝不该穷成这样。毕竟朝廷不止一个盐场,内陆还有盐池、盐矿,沿海城市比如上陵府,税务也不少。

    如此版图,一千万的税收,平摊下来,一个县城一万两,合理吗?

    把贪腐这块儿的银子捞出来,朝廷自然就富了。

    话回正题,他俩一个算户部的账,一个算盐课司的账,再仔细核算开支。

    谢星珩在城里添置了太多的岗位,又以官府的名义,投资扩大了众多街坊,另外还有建设所需、实验所需。

    这些地方,看起来就百两千两的支出,但别忘了,海城是个府城,他忙几个月,会有多少个百两千两?更别提还有后续的补充投资。有的地方,累积起来,能达万两之数。

    再有海城周边府县的扶持,尤其是同省的府县。

    从前都是海城“吸血”,如今该反哺了。

    这些地方,在投资生产之前,需要先建设。

    它们连个生产的作坊都没有几个,这块的投入很大。

    两人对着账目半个月,确认今年的最终税务还有七十多万两。

    主要原因是因为盐价没降下去,只此一项,就是庞大到难以估算的巨额财富。

    谢星珩看到这个账,认为林庚极有可能同意他的建议。

    如此建设,都还有这般财富余下,战争结束以后,各处休养生息。除了盐以外,他的商务令又会在各地继续推广执行。

    产业多元化,税收丰富化,民众幸福度提升,生产力高了,可以弥补些盐税空缺。

    时代因素,盐始终要朝廷管制,可以采取“按需购买”的原则,即使盐价降了,也不能大批采购。

    这样可以防止走私。而利益降低,风险提高,盐贩子会相应减少。

    再多发展几年,清理清理贪官污吏,大启朝的整体税收绝对会高于一千万。

    林庚现在富可敌国,他手里的盐没多少,相信他能理解其中关窍与利害。

    谢星珩敛眸沉思一番,在上报税务的折子之外,又写了一封信。

    这回是奏疏,谈一国经济。

    进入新的一年,战事接连告捷。

    宋原收到的战报里,有一封是给谢星珩的信件。

    是林庚写来的。他没说拒绝建议,但也没用深谈,只说见面详谈。

    见面的时间,在今年六月。让谢星珩携带家眷,叫上师和光一家,一同上京。

    与信件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个大活人——文京。

    他被霍叔玉的人劫走以后,在山村生活了半年多,直到有人来接他,他才得以回来海城。

    文世昌看见他,绷着的心神大松,眼泪横流不止。

    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战局会在六月之前彻底定下,林庚会入主京城,成为新的天下之主。

    第186章 海晏河清

    战局从三月开始收尾,四月里尘埃落定。

    留任地方的官员陆续收到朝廷旨意,上任京城的人分批来朝。

    江知与跟谢星珩带着两个孩子,请上师和光一家,与大表哥宋原同行,朝着京都去。

    出发之前,他们就有信件送往丰州县,让两个爹收拾准备,交接好家中事务,他们在京城碰面。

    以后,他们会在京城安家。

    一路上,他们经过了很多府县,除却少数有攻城战的城池,余下情况都还好,破坏较小,当地已经恢复秩序,只等休养生息。

    有攻城战的城池,也在紧急建设之中。

    沿途还碰上了往各处颁发朝廷旨意的太监和钦差,有一队在驿站碰上的,江知与找他们问话,知道是各地税收下调、盐价下调的政令,打心眼里高兴。

    现在还没传来新皇登基的消息,但一条条的政令先行下发,让百姓们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平静的生活,这个行为着实拉好感。

    他们越往京城走,心里越是轻松。明君难得,仁德之君亦难得。这一步没有走错。

    他们五月出发,途经各地,见到糖厂、糖铺还在以糖水的形式布施。

    糖水是甜粥,填填肚子,补补体力。

    江知与这两年很少管糖厂的事情了,一点点交接出去,给新上任的巡厂人。

    再靠近京城一些,关于糖厂的议论、关于徐诚和他的议论就多了。

    战时的舆论战里,也包括糖厂的布施事件。

    提及这个,一方面是帮助徐诚积攒声望,一方面则是让糖厂在百姓心里占据一定地位,朝廷不好随意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