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天下节度在线阅读 - 第246节

第246节

    “王启年伤士顿兵,有负重托,革除差遣,押赴后营看管,待回师后再做处置!”陶雅宏亮的声音回荡在大帐中,两厢的将佐们兴奋的交换着眼神,总算搬掉这个自进兵以来便一直压在他们头顶上的石头了,接下来的就应该出兵攻击镇海军援兵,攻取徽州全境了,几个最为心急的已经准备争夺前营督这个抢功的有利位置了。

    “自从出兵以来,顿兵城下月余,士卒多病,明日引兵转进绩溪,以待敌军之弊!”陶雅接下来的一句话好像一盆冷水浇在那些将佐的头顶上,却万万没有想到王启年的倒下并不意味着通往战功的大门就向他们敞开了,正要一起开口劝谏,却只见陶雅沉声道:“吾意已决,尔等立刻回去准备,午后便开始拔营!”说罢便起身出帐了,只留下一众将佐面面相觑的呆立帐中。

    数日后,绩溪县城旧址,淮南军后营,王启年斜靠在草堆上,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帐篷顶部,在那里一只蜘蛛正在努力的织网,这个几个时辰前还为营中爆发流疫而烦躁不安的人现在却好似将一切都抛在脑后了,正饶有兴趣的研究着那只昆虫。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帐帘被掀开了,陶雅走了进来,回头对尾随的亲信道:“你们就在外面等一会。”

    陶雅待厚厚的帐帘落下,将帐篷内外隔开,便转身低声道:“启年,方才我罢去你所有差遣,你可怨恨某家!”

    此时王启年已经站起身来,笑道:“方才分明是叔父为末将解围,我谢叔父都来不及,又怎会怨恨!”

    “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孩子!”陶雅满意的笑道,他方才那般作为不过是给众将看的,反正军中差遣随事而设,并非阶官,王启年的父亲就是淮南东南行营都统,回去后什么样的差遣没有?他被贬的原因也是军中发生疫病,这又并非王启年主观行动所能预料避免的,回去军中虞侯也不会给他什么治罪,算来不过是避避风头罢了,陶雅这一手实在是漂亮的很。

    这两人都是聪明人,对言两句便明了了对方的心意,不由得相视而笑。片刻之后,陶雅轻声道:“我此番用你为先锋,固然有看着你长大,知道你的本事的原因,更是因为你曾经与那吕方打过多次交道,对其知之甚深的原因。此番我退回绩溪,固然有养兵蓄力,不可轻用其锋的缘故,更有故意示弱,想要引得敌军冒进一举破敌,不过看镇海军援兵入徽州以来,就据休宁而静观其变,并不冒进,只怕此计诓不到他。”

    王启年叹道:“我本欲围府城而不攻,引敌军援兵来救,再一举破之。这府城守将姓吕名雄,乃是那吕方的心腹,细微时便跟随他,并非寻常部将。援军主将竟然都能熬得住,只怕陶帅这计是不成的。”

    正当王启年和陶雅二人正在后营慨叹战事艰辛的时候,在不远处的另外一顶帐篷下,十几条汉子正围坐在一起,低声的商谈着什么,看他们身上服色,都是淮南军中的中层将佐,个个脸色不满,倒好似在抱怨什么事情一般。

    “进一步,退两步,像这般下去,也不知哪一天才能打到杭州去!”

    “杭州?秋老四,你还指望能打到杭州?这般下去咱们不被镇海军赶回宁国县就谢天谢地了!”

    “按说这陶帅也是先王留下的老将,看他水攻破城,兵法韬略也都数的着的,怎么这仗打得这么憋屈,不就是病死了几个人吗?却退兵了,当兵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这般还不如去当沙门吃斋念佛算了!”

    这时一人冷声道:“有啥奇怪的,陶帅有私心呗!自然这仗就打得糊里糊涂的。你们想想这次那么多将佐,为啥一定要那王启年当先锋?还不是他老爹是这东南行营都统,这次那姓王的力主围城,结果病死了那么多人,城也没拿下来,陶帅又怎么了他了?去了差遣,回去处置,他父亲就是都统诸军之人,还能怎么处置?”

    此人说完,帐中顿时静了下来,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这时旁边一人疑惑的反驳道:“你这话不对吧,那王启年虽然是都统的儿子,可我们也都是大王府中出来的人,陶帅不会不知道呀!都统再大能大过大王吗?陶帅又岂会偏袒那个王启年,应该是别有原因吧!”

    “什么别的原因,你懂什么?那些老将根本就不把大王放在眼里,把着权柄不放,军中多半是他们的故旧子侄。你想想若是咱们立功了,论功行赏,不是不得分出些兵权来?这些老家伙又怎么会情愿?所以这仗才打成这般模样。咱们也不是没见过阵仗的小孩子,两军交战多则一两个月,少则十四五天,总得见刀兵吧!哪有这般模样,把着几万大军一动不动,又不是在看堂会,那些老家伙分明是想把这兵权不放,跟咱们大王讨价还价呢!”

    “说的不错!不错!一定是这样!”军帐中立刻爆发一阵叫嚷声,几乎将帐篷顶给掀开了。原来那日陶雅发出退兵的命令后,淮南军的将佐们虽然不敢违背命令,但是心中还是充满了不满,尤其是这些原先出自杨渥门下的人,更是明了眼下淮南主弱臣强的局势,视陶雅、王茂章等人为挡在自己立功封侯路上的绊脚石,于是便时常暗中联络聚会。

    一名首领模样的军官低声道:“大伙静一静,咱们都是大王的人,这帮老家伙若是老老实实的为大王做事倒也罢了。可若是像这般心怀叵测,咱们可不能答应,得合计一个办法来,不然大王养了咱们和养了群狗又有什么区别?”

    “不错,依我的意思,咱们派人送信回广陵去,将这里的情况禀告大王,让大王把陶雅那厮换了,用陈潘将军来带着咱们大伙儿,一定能三下五除二将这徽州平定了!”一人起身提议道,他说的陈潘的乃是杨渥昔日身边的部将,与范思从并称,乃是杨渥的左膀右臂,极为信重。听到他的名字,帐中众人纷纷赞同。

    “我看不行!”方才那首领模样的军官摇头道:“那王茂章与陶雅是一丘之貉,穿一条裤子的,又有都统诸军的权柄,你让陈将军来这里当偏师的头领,那个王茂章稍微使个绊子,陈将军就要吃大亏,不如索性让陈将军代了王茂章那厮的位子来的方便。”

    听到这番话,帐中人人皆喜,于是众人选个识字的,将这里的情况写成书信,又挑了两个把细的士卒,吩咐其尽快送回广陵。之后首领命令所有在场的人都发下毒誓,这才各自回到自己营中不提。

    随着徽州前线战事的平息,整个淮南和镇海军的战事也重新平静了下来。吕方在得知吕雄并没有在围城中丧命后,便修书以陈璋为徽州团练使,统辖徽州诸军。接下来在得到了威远军王审知三千援兵和十万石粮食后,作为回报,王审知得到了那剩下的半个温州。在得到了这些军粮和援兵之后,镇海军的水师活动开始变得频繁了起来,不断有船只出现在常州附近的江面上,袭击过往船只,攻击沿岸的村庄,有少数大胆的战船偶尔有出润州附近的江面上,袭击从长江中上游下来转由运河北上的各种船只。一时间淮南东南各州府风声鹤唳,只要看到镇海水师特有的那种宛若乌龟模样的战船出现,沿江百姓便四处逃亡。

    “啪!”一封帛书被狠狠的摔在地上,滑出去好远。王座上的杨渥身穿紫袍,脸上早已气得通红。一旁的范思从赶紧劝慰道:“大王且息怒,保重万金之躯。”

    杨渥霍的一下站起身来,一边快步疾走一边怒道:“‘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吾军深沟高垒,以待敌敝。’他王茂章奏章里这几句话我都快会背了,开战已经两个多月了,他领着四五万大军就在那里挖土修墙!陶雅领着一万人在徽州打了一仗也退回去守着了,敢情他们打算等到吕方那厮老死了再进军吗?要是这样,还用得着他们这几个老家伙,我从王府里把那个教书的老夫子派去就行了,起码人家给我的奏章还知道换换花样。”

    “大王息怒!”范思从耐心的劝谏道:“王宣州、陶招讨都是先王留下的良将,身经百战,他们这般做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两军交战最忌讳的就是事权不一,大王且宽心。镇海吕方能以一介土豪到今日之位,其必有过人之处,他们两位小心也是有道理的。”

    为王前驱 第491章 信任(2)

    第491章 信任(2)

    杨渥恼火的甩了一下袖子,怒道:“连你也站在那两个老家伙一边,沿江各地报急的文书都成雨点了,镇海军的战船都快打到广陵东港来了,他王茂章抓着四五万大军,一个月花掉二十多万贯的军饷,却在那边干看着,有这样的忠臣吗?我看他分明是拥兵自重,心怀不轨!”

    听到杨渥的话,范思从顿时面白如纸,他跪倒在杨渥面前,昂首沉声道:“自从先王将在下派到大王府上,末将便是大王一忠犬而已,若大王信不过末将,只管拔刀杀了便是,何必多言。”说到这里,范思从便跪伏在杨渥面前,引颈待戮。

    看到范思从这般模样,杨渥冷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再言语。他方才说的也不过是一时的气话罢了。正如范思从方才自己所说的,自从杨行密将其派到杨渥府上,便任凭驱策,便如同忠犬一般,无论是杨渥在广陵为检点衙内诸军,还是到宣州为观察使,范思从都是鞍前马后,奔走不已。杨渥虽然世事历练还不够,眼光和处事的手腕还不够老辣,但也不是傻子,对于眼前这人的忠诚还是信得过的,只是一时间面子上过不去罢了。过了半响功夫,杨渥转过身来,看到范思从还是跪在地上,一动不动,心中不由得一软,哼了一声道:“罢了,我信得过你,方才本王若是话语中有重了的,范舍儿你也莫要放在心中。”

    范思从在地上又磕了个头,方才站了起来到:“某家受杨家两代之恩,打了杀了都无妨,几句话又算得什么。只是王宣州的任命是老大王遗命。以老大王的眼光手腕,这般做必有其原因。大王只要拱手而待,再过月余定然有佳音回报。”

    杨渥听到范思从搬出了杨行密的牌位来,脸上露出了悻悻然的神色来,低声道:“父王自然是有道理的,只是人心叵测,他又岂能样样都算得准的,有些人他在世的时候那些人忠心耿耿,可未必他不在了还是一般模样。这些老家伙本事自然是有的,只是现在高官显爵,田产美婢什么都有了,自然胸中的那股子锐气也就没了,爱惜羽毛起来了,有如何能破敌呢?”

    听了杨渥的话语,范思从也默然不语。杨渥的话也有他的道理,只是杨渥的夹袋中虽然不乏人才,但是从威望和经验来说都还不足以统领大军,杨渥自身的威望和名分又不足以指挥那些老将,一旦战局胶着便出现了这种状态。这时,外间传来一阵脚步声,杨、范二人目光向屋外投去,只见门外走进一名绯袍汉子,正是与范思从同为杨渥左膀右臂的陈潘,陈、范两人分统杨渥新建的东院马军,可谓杨渥寄托腹心的任务。只见这陈潘神情激动,好似有什么要紧事情要禀告杨渥一般。

    “陈伴当,这般匆忙,莫非前线战事有变化不成?”杨渥见状急问道,这陈潘在他还未继位之时,便跟随在身边早晚相随,所以在他继位之后,私下里还是不以官位想成,而直呼其为伴当。

    陈潘敛衽拜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了上去,低声道:“大王猜的不错,正是陶雅军中传回的消息。”

    杨渥接过书信,拆开细看,脸色便越发阴沉了起来,范思从在一旁看了不由得起了疑心,这前线战事有了变化,传到的书信都要经过自己的手,这参预机密之权王府之中不过寥寥数人,自己便是最核心中的一个,就连个那满脸伤疤的严先生都及不得自己,怎的陈潘却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这封书信,自己却是丝毫都不知情,倒是怪异的很。

    范思从正思量着,一旁的杨渥已经耐不住性子,将那书信丢到几案上,恨声骂道:“好个陶雅,好个王茂章,这两人好大胆子,竟然敢串通起来如此欺瞒于我,当我杨渥是个死人吗?”

    范思从赶紧捡起书信,正犹豫自己是否可以看,杨渥已经恨道:“范舍儿你看看,纵敌不击,敌前退兵,难道这就是父王选拔的良将,这两人分明是居心叵测,说不定这两人与田、安二贼一般,正在和吕方那厮勾结,准备起兵谋反呢!”

    “大王且慎言!”范思从赶紧出言劝阻,可是他的心里此时也犹豫了起来,依照心中所写的,进攻徽州的淮南军在水攻破城之后的大好局面下,却不但没有攻击援兵,控制徽州为进一步进攻两浙腹地做好准备,反而呆在城下浪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接着又莫名其妙的退回绩溪,将出兵以来的成果尽数舍弃,再联系起正面王茂章的行动,的确很蹊跷。更不要说这信并非一人之辞,信的结尾有十余处画押签字,其中好几个都是他熟悉的字迹,都是淮南军中的将校,这么多人众口一辞的攻击,让他的心中也不禁犹疑了起来。

    一旁的陈潘早就耐不住性子,高声道:“不错,大王,那王茂章与吕方在董昌之乱时便有过同僚之谊,他儿子王启年与吕方的关系更深,当年吕方投入淮南军便是此人替他引荐的,这几个月来那王茂章不动一兵一卒,只是要兵要饷,谁知道这两人会不会勾结起来,倒戈指向广陵呢?这防人之心可千万少不得呀!”

    范思从看到杨渥在上首来回踱步,脸上阴晴不定,显然正在思量应当如何处置,赶紧上前道:“大王,这些都只是一面之辞,并无王宣州直接勾结吕方作乱的证据。当年那吕方乃是淮南部属,王宣州与之有旧谊也是正常的,可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呀!”

    陈潘在一旁却是意见相左:“范长史,话可不能这么说。信上的签字画押你也都看见了,十几人可都是广陵出去的将佐,怎么可以说是一面之辞。再说这等事哪里能弄到十拿九稳的证据,等到王茂章那厮大兵过了江倒是证据确凿了,可那时候就已经晚了。这年头宁为祸首不为苦主,这个道理你总知道吧!”

    陈潘与范思从两人在那里挣得不可开交,杨渥却坐回座椅上,低头思索,一言不发。陈范两人见状,也不再争论,只是一齐盯着杨渥,等待将主的决定。

    “范舍儿,你去请严先生来!”

    “是!”范思从转身向屋外走去,心中觉得一阵心安,主公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也知道多纳雅言,这可是个好兆头。

    过了半响功夫,范思从便带了严可求回来,二人进得屋中,行罢了礼。杨渥便将那书信递给严可求看了,说明了事情原委。严可求看罢了信,沉思了半响答道:“单单从这封信中小人也无法判断出王将军的心思,毕竟兵法之道,千变万化。我等都是局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说到这里,严可求顿了一下,杨渥不由得一阵沮丧,暗想你这厮也说不出什么新花样来,正要让严可求退下。却听到严可求继续说道:“只是,纵然不知王宣州是否有谋反的图谋,也是有万全之策的。”

    听到严可求这般说,杨渥不由得精神一振,笑道:“严先生有以教吾!”

    “不敢!”严可求脸上那几道伤疤抽动了两下,应该是笑了一下:“在下记得大王曾经任过宣州观察使一职,先王去世之时,回广陵又匆忙的很,想必在宣州府库之中还遗留了不少物件吧?”

    杨渥听了一愣,却不知道严可求为何突然将话头扯到这边来了,便随口应答道:“是有些器具丢在那边,都是用的熟了的,倒是可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