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在线阅读 - 第431章 鬼溜达

第431章 鬼溜达

    “傻乐呵个啥劲,每人才分了200斤麦子,根本不够一年吃的,分300元钱就找不着北了。咱那家的麦子卖了,不比他们分的多。”

    那两个队的人却说“俺们攒钱接高压电,你们得跟着兑钱,买的那300元钱,都不够兑的。”

    石庙村的人,看到韩屯通了电,这两年都眼气的不行,可是听说兑钱接电,大伙就各有想法,没人痛快的答应。

    光是靠这两个队,他们也不乐意。一个村里两种意见,整天的瞎议论。

    今年老天也有眼色,整个麦收期间,连着晴了半个月,到了阳历的6月20日,麦秸都垛好了,一场透雨下了一天一夜。

    分地到户的第一年,麦收算是顺当的完成了,整个临水地区可以说是大丰收。

    这两年,临水地区的小麦,大部分种的是齐麦一号新品种,加上今年管理的好,小麦的产量基本上都超过了400斤。

    家家户户缸满囤流,人们把平时的盛粮工具都找出来,还有现做布袋的。

    不论收成好坏,大家都高兴。收成差的,亩产也超过了二百斤。现在刚分开地,人均耕地都在二亩以上。大部分的村庄人均小麦500斤,少的也有300多斤。

    两年以前,洪城县得有一半的村庄,人均小麦不到30斤,甚至有不到10斤的。守着大囤小囤的麦子,人们高兴的合不拢嘴。

    五月端午吃新麦,今年麦收过后,家家户户吃白馍,不仅是孩子老人吃,家人都吃白面馍。

    刚开始吃白馍,大家都是连着蒸两锅,一锅白馍不够吃,有关吃白面馍的笑话,也传了出来,基本上都是说孩子的。

    据说有户人家中午蒸的馒头,一家人快吃完了,剩下的不够晚上吃,只好烙饼吃,五岁的男孩子连着吃了三大张饼。

    睡到半夜撑的肚子疼,又怕被大人知道了挨吵,就偷着起来在街上溜食。

    孩子半夜起来,踢踏着鞋,半夜三更的在街上走,突突塔塔,沿街的人家被惊醒了,看到街上一个半截瓮,在来回的晃悠。

    第二天,村里就传开了,说是有鬼,把大伙吓得天黑就不敢出门了。

    这孩子记吃不记疼,隔了几天,又吃撑了。半夜起来接着溜,听大人说街上有鬼,就在自家的院子里转,把家里人吓个够呛。

    他父亲壮着胆子,听说鬼怕秽物,端起尿盆开门就对着黑影泼了过去,听到孩子的叫声才知道闹了笑话。

    还有一个笑话是喝胡辣汤的。一家四个男孩子,大的十二三岁,小的也六七岁了。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四个孩子正是能吃的年纪。

    晚上做的胡辣汤,尽管家里用的是超大号的铁锅,可是架不住孩子吃的多。

    几个孩子长这么大,第一次喝胡辣汤,都喊着好喝。大人特意多做了些,就告诉孩子“好喝多喝,今天做的多,放开肚子喝过瘾。”

    几个孩子膘上了,大儿子喝了八碗,小儿子喝的慢,也喝了七碗。

    大人一碗没捞着喝,看见小儿子撑的抱着肚子,还眼巴巴的看着锅,一副没过瘾的样子,心酸的不行。

    据说,这户人家,连着做了一个夏天的胡辣汤,直到小米下来,才换了花样,不过每次孩子说想喝胡辣汤了,都会给孩子做。

    过了麦娘看妮,一般都是蒸糖三角(用糖做的包子,边上三个角)做礼物,今年白面多,食糖也好买,供销社没有平价的,集市上高价的食糖随便买。

    据说有一家为了走亲戚,专门买了一斤糖,发了一斗盆的白面,特意的多蒸了好些糖三角,让家里的仨个孙子都吃个够。

    原先麦后走亲戚,都是偷着蒸,等走完亲戚押回来的,才让孩子吃个解解馋。

    听奶奶说让吃个够,三个孙子把第一锅的24个糖三角,都吃完了,一个人吃了八个,大的还意犹未尽。

    今年是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征购提留按耕地上交。大概每亩地十斤麦子,即使是没种小麦的耕地,也得按这个数上交。

    比起原来在生产队交的爱国粮,算是少多了。再说了,每亩收400多斤小麦,才上交10斤,大伙都能接受。

    韩屯村1200多亩耕地,才交12万斤的提留,大伙把麦子晒了两天,才去公社的粮所交粮食。

    麦收过后,公社粮所就忙开了。大门口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部是拉着麦子的地排车。

    今年是群众第一年交公粮,各家各户分散上交,虽然是几家联合一齐过来,也比过去以队为单位多了十几倍的人。

    关键是过称麻烦,千家万户每户都得单独过称,各种情况都有,每天都有特殊事情发生。

    尽管大多数群众都按照要求,积极上交公粮。可俗话说千人千心境,万人万模样,在公粮里搞鬼的也大有人在。

    常见的就是下面装秕小麦,上面盖一层饱满的麦子。要不就是下面的麦子没干透,含水量过大。还有的在麦子里掺上小粒的坷垃。

    公社粮所有专门的验质工具,多长的布袋都能把底下的麦子取出来,根本就瞒不住。

    杂质多的去杂,含水量大的只好让他们拉回家去晒,粮所坚决不收。人们上交的小麦,多少都会去除些杂质。

    尽管丰收了,可人们看粮食非常重意,特别是小麦,在人们的心目中更是重要。

    好多人家在家过好了称,都是正好的斤数,到了粮所,除去杂质,斤数就不够了,还得再来一次。

    本来人就多,加上二次补交的,人数更多。几十斤的粮食,和上百斤的一样,也得是那个程序。

    开始几天还好,后来把粮所的大门堵得,交完粮食的出不来,后面的进不去。公社只得抽调人员,帮助粮所维持秩序。

    每天的早上,粮所的人都出来发号,每天限制多少户。领不到号的人,赶紧回去,第二天再来。省得再这里排一天队,耽搁农活。现在是三夏大忙,农时不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