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105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四朝玉京春、鬼迷心窍、我的兽欲老公(完)、明末大军阀、沉迷吃瓜的我泄露心声后全家炸了、穿越九零年代、凑数的队友竟是高手[电竞]、不虞之地(强取豪夺 1v2 男替身 包养)
“朕伟大的将士,去吧,为生民杀敌。出刀,开万世之太平!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全军肃静,北风肃杀。 不知是谁,先起了头“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随后是全军将士齐声高唱大明国歌。 在这一刻,声音中透着无尽的舒畅,似还夹杂着紧张与不安的呐喊。 皇上没事! 太子没事! 国歌嘹亮,响彻长空。 朱棣热血沸腾,徐辉祖、平安等人梗着脖子高唱国歌,彼此看着彼此,目光中含着泪光。 若说不担心朱允炆、朱文奎的安危,那是不可能的事。 谁都清楚,朱允炆是大明不可或缺的掌舵之人,正是因为他,才有了今日盛世,才有了今日远征! 现在好了,放心了,可以大胆地,如铁意志地踏入瀚海了!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瀚海行军 国歌一遍,又一遍,在军营之中传唱,直唱响九遍之后才停了下来。 朱棣接过圣旨,仔细看了看,果是朱允炆的笔迹,然后面向全军,将圣旨高举起来,厉声喊道:“出征!” 已经不再需要自己去动员什么,更不需要自己去坚定什么。 朱允炆的圣旨,比自己说多少话都有用。 谭渊、段云等开始组织军士出征,朱棣、徐辉祖、铁铉等人将顾三审、岳四海等人迎至大帐内。 当顾三审讲述起两次宫廷之乱时,朱棣、徐辉祖等人也不禁冷汗直冒,铁铉、杨溥、宣青书等更是后怕不已。 “这朱允熥竟有如此野心与能量,竟还利用代王,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策!着实可怕。” 徐辉祖万万没想到,金陵动乱的背后,竟是一个毫不起眼,看起来没有半点威胁的朱允熥。 朱棣无语了。 原以为朱允炆装死是为了试探自己的忠诚,可不成想,金陵竟还隐藏着一个小老虎。 朱允熥啊,这个蓝玉曾一度支持的东宫之人,自己从来都没什么好感。 只是万万没想到,想要坑害朱允炆的竟是他的弟弟! 这个家伙,隐藏得够深啊。 这也就是没落自己手里,落自己手里一样让他暴毙,这种阴损性子的家伙留不得。 铁铉平复好心情:“这朱允熥也是个可怜之人,要说还是那朱坐照,凭借着阴谋祸乱朝廷近二十年!这种阴谋小人,就应该千刀万剐!” 宣青书不这样认为:“但凡有忠诚二字,又如何会被这等奸邪说服谋反?说到底,朱允熥是幕后之人一点都不冤枉,朱坐照不也是凭借着他的身份与影响力,号召了一批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扶朱允熥篡位,而是看皇室内斗罢了。” 朱棣心头一颤。 确实,自朱允炆登基以来,周王,齐王,代王,都因谋逆死在了朱允炆手中,这不正是皇室内斗,同室操戈? 到了这最后,朱允炆又杀了自己的弟弟朱允熥! 不得不说,朱坐照他凭借着自己的手段,让皇室内斗不停,血不曾干! 当年道衍劝说自己造反的时候,他的目的是什么,是真心辅佐自己登上宝座,还是想看皇室内斗? 若当初真的造了反,恐怕也逃不出叔侄相互斗杀的结局。 “皇上无碍,太子安好,剩下的就看我们的了。” 平安开口。 朱棣压下心头的疑惑,将诸事放在脑后,肃然道:“皇上将鞑靼交给了我们,我们就拿阿鲁台、本雅失里的脑袋去给皇上请安!出征吧,进瀚海!” 军帐被拆除,营寨被拆除,二十万大军,蜿蜒出十余里之长,前面的军队已经开始进入不毛沙漠,后面的军队还没起步。 两旁有骑兵缓行,偶尔有传令骑兵疾驰而过。 一匹匹骆驼跟着队伍前行,驮载着最多的东西便是水囊。因此番动员民力甚多,加上后勤局数十里一个据点,单军士所携带的口粮只定为两日,但身上背着的水囊,却是四日用量。 在进入瀚海之后,没有找到新的水源之前,军士必须节省水源,以最大程度保障行军安全。 瀚海不是海,而是沙漠,如瀚海的沙漠,这是大明一次次北伐最大的障碍。 洪武时期,军士将北征称之为征沙漠,而不是称之为征元廷,原因就在于征沙漠之难远难于征元廷。 大明军士不怕与元廷,不怕与鞑靼与瓦剌正面决战,哪怕是战死了,也是技不如人,死也认了,可死在沙漠里,是真的生不如死。 明军不是没征服过沙漠,蓝玉征服过,但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朱棣也征服过,不过是八百里的西疆省瀚海。 眼下的瀚海,已经不是八百里,而是一千六百里,若是迷了路,走偏了,很可能是两千里! 沙漠行军两千里,是极恐怖的一件事。 因为漫漫黄沙之中,后勤很难充分保障,哪怕是朝廷动员百万二百万民力,也不敢说能保证二十万军队的后勤不出问题。 要知道,民夫也是需要消耗水源,消耗粮食的。 这一次远征,最大的好处是时间。 秋日,还是深秋。 这对于明军来说,是极好的时间。 至少白日的沙漠不会像哈密之外的沙漠一样能将人烤熟了,尤其是夜晚,秋风吹来时,卷着黄沙,带着清爽。 大军行进的速度最初还算快,一日行军六十里,但在深入瀚海五百里之后,行军的速度便慢了下来,一日只能行进四十余里。 这是没办法的事,军队主力是步兵,后勤铺不了那么快,能保证大军日行军三四十里已经算是后勤局的极限了。 平息躺在沙漠之上,看着星空,感叹不已:“以前总听人说,草原沙漠中的星空极低,我并不相信。如今走到这里,我信了。” 戴邦挖着坑,看了一眼平息:“所以,这就是你偷懒的理由?” 纪鸿在挖好的坑里放了盆子,用三层干净的布覆在盆子之上,然后看向平息:“也不知道这法子行不行得通。” “不会有问题的,冷凝之法嘛,我们在国子监不是没做过,虽说这法子所得水不多,可一旦推广起来,成为水源补充也不是不可行之事。” 平息慵懒地伸展了下身体,看向戴邦:“可以去请大帅过来了,这件事需要他们亲眼见证才管用,若没人见证,明日就会有人说咱们倒了水进去……” “这倒是。” 戴邦应声,前去请朱棣等人。 沙漠里不是不能弄到水,冷凝法便可以收集到一些水,只不过这需要一定的昼夜温差。 现如今秋日,正是时候。 朱棣忧愁水源补充太慢,虽然有马奶、骆驼奶作补充,可这一次是二十万大军深入近两千里瀚海,喝奶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毕竟大量的战马、骆驼,这也不能长期不喝水。 而民力运输水源的方式,依旧是人背肩抗,一个民夫运五十斤水来,到地方还剩不了一半,不够三个骑兵用的。 朱棣来了,看着一个个坑里放了盆,放了布,不明所以地看着平息等人。直至第二日清晨,湿润的布取了下来,盆子里出现了水的影子……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朱棣身边的侦察兵 水! 如同幻化在眼前,不敢令人相信。 值守的军士信誓旦旦,晚上绝没有人往里面倒水,连靠近的人都没有。 朱棣看着丘福伸出手就打了一口水往嘴里送,顿时怒了,你丫的知不知道这很不卫生,另外,军队条例你都忘记了,军士不得饮用生水。 当一点点水端出来,汇成满满一盆水时,杨溥对朱棣解释:“这是国子监的法子,依靠的是昼夜温差大,如天地哈了一口气,这些气预冷便凝出了水。” 朱棣看向平息、纪鸿、戴邦等人:“有如此好的法子,为何一开始不拿出来?” 这一路走来,因水供应不足,行军速度缓慢,深入瀚海这都十几日了,早点拿出来,军队至少能快行军一两百里路。 面对朱棣的问询,平息表现得十分平静:“大帅,可还记得铁鹰骑阿狮兰、巴尔思?” 朱棣凝眸。 阿狮兰、巴尔思是铁鹰骑的耻辱,这两人是兀良哈的探子,在皇宫奉天殿着火之后便跑出去通风报信。若不是朱允炆克制应对,估计全军会对外族军士怀揣警惕与防备。 平息正色道:“二十万大军,数十万民兵,难免会混入几个鞑靼细作。这些细作最需要的情报是什么?是我们大军行进的方向,大军辎重供应情况,还有大军行军的速度与军心!如今大军行军到此,每日不过四十里上下,速度已是确定,该送情报的,想来也已经传了出去,至于可能出现的细作,那就交给他们了。” 朱棣顺着平息的目光看向顾三审与岳四海等人,微微点头。 平息的话是有道理的。 二十万大军之中,并不全都是汉家二郎,还有兀良哈为主力的铁鹰骑,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鞑靼、瓦剌降兵、降将,虽说这些人很少,且所处位置无关紧要,但基本的情报还是可以送出去的。 毕竟这是瀚海沙漠,突然少几个人是很正常的事,营外巡视的军士,撒个尿都可能会因为一阵风沙迷了路,再也回不到军中。 纪鸿拱手道:“大帅,军队行军贵在神速,出其不意。若我们突然日行军六十里乃至八十里,定能早日出了瀚海,突然出现在鞑靼主力面前!” 朱棣笑了,对顾三审等人说:“从现在起,军中斥候归你们调动,若有一人跑出去泄露了大军情报,我拿你们的脑袋!” 顾三审、岳四海等人凝重地答应。 军中无戏言,若真出了问题,朱棣杀了安全局的人,皇帝也不好发怒。 徐辉祖看了一眼精明的朱棣,他明着是利用安全局的人调动斥候,真正渴望的,应该是调动隐藏在军队之中的侦察兵! 安全局与侦察兵虽属两部,但毕竟同属朱允炆的私兵,关系更是密切,皇帝也高度信任这两支队伍,可能会将名单与调动权赋予顾三审等人。 顾三审没有做任何掩饰,便调出了二十名侦察兵。 朱棣不由得浑身冒冷汗。 这二十名侦察兵中,其中有两名是自己的近卫,两名是大帐对面值守的军士,两名是火铳手,这两名火铳手所在的位置,距离大帐仅仅只有百步! 其他侦察兵虽距离朱棣较远,却也都在中军之内。 朱棣很是后怕,若自己听到皇帝与太子出了事之后筹谋回金陵争权夺位,兴许连大同关都进不去,人已经被侦察兵所杀! 丫的,自己这个侄子对自己是多不放心啊,一口气在周围弄二十个侦察兵。等等,顾三审也是个阴险的,他调走二十个侦察兵,就一定是全部了?自己周围是不是还隐藏着其他侦察兵? 有,一定有! 朱棣咬了咬后槽牙。 徐辉祖看了一眼脸色不太好看的朱棣,走了过去,轻声道:“侦察兵可是皇上亲卫,大明最神秘且最强大的军士,大帅能得如此侦察兵守护,可见大帅深得皇上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