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4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四朝玉京春、鬼迷心窍、我的兽欲老公(完)、明末大军阀、沉迷吃瓜的我泄露心声后全家炸了、穿越九零年代、凑数的队友竟是高手[电竞]、不虞之地(强取豪夺 1v2 男替身 包养)
陆远咬着牙,没有退让,倔强地说道:“知府大人,这破楚门乃是在下所管!没有路引,就是不能入城!” “我乃是苏州府的知府!我的话都不好使了吗?!” 姚善厉声呵斥。 陆远上前一步,毫不畏惧地喊道:“我奉的乃是太祖律令,知府又算什么?!您只照顾他们一家人,可曾想过我们?上一任守正仁慈,可他的尸体呢!现在还沉在这护城河里!” 姚善面色一凛! 没错,上一任守正就是因为好心,放了几个没有路引的人入城,结果被人上报,也不知走得什么途径,竟然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之中。 于是,守正死了,那些没有路引的人,全部充军了! 朱元璋制定的法律中,明确规定: 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 纵容者同罪…… 天下要冲去处,设巡检司,专一盘诘往来奸细、贩卖私盐犯人、囚徒、无引面生可疑之人。 同时明确了处罚方式: 凡无文引,私渡关津者杖八十。 若关不由门,渡不由渡而越度者,杖八十。 路引,说白了,就是通行许可证。 路引制度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户籍制度的派生品。 朱元璋颁布法令,以“黄册之式于天下,令天下之人各以本等名色占籍”,考虑到元末流民问题,便以更造户籍黄册的方式,约束百姓。 大明朝,自然不会学习元朝,搞出什么“蒙古、色目、汉人和南人”四等人制度,朱元璋有朱元璋的想法,所有人都一样,一起上户口。 只不过,虽然没有四等人制度,但却有四种职业制度,设定了民、匠、军、乐四类户籍(这是一级户籍,后增加了其他二级户籍),不同职业,各归其处,不能逾越。 是什么户籍,就干什么户籍的事,别想着逃籍,越籍。 你是什么地方的,就在什么地方待着,别想着乱跑。 朱元璋想要的结果,一言以盖之,便是: 民安于籍。 对于农民,朱元璋的管理政策,明显不是按规定的百里,而是更为严苛。 比如老张今天种完地,晚饭不小心吃撑了,想着去遛遛,消消食。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嘛。 于是,老张便走了走,抖了抖,哎,突然被抓了,一问,有路引没? 老张冤枉,自己消消食而已,哪里有路引? 没路引好办,噼里啪啦一顿胖揍。 友好一点,让你回家养伤,不好友的,直接拉走充军。 为什么? 因为你消食跑了一里之外去了,超过一里路,就得有路引,没路引,不抓你抓谁? 一里路,多远…… 老张回头看了看家的方向,在太阳余晖之下,能看得到茅草屋,老婆孩子好像还在等自己回家睡觉呢。这要是被抓去充军,哎…… 估计明代初期的农民,晚上都吃不饱,不是没粮,就是怕撑,怕遛弯…… 你就是想走个亲戚,一嗓子能嚎到对方家里的,只要是超出了一里路,那就得开路引,没有,后果自负。 丢了路引,可比后世丢身份证严重太多了。 也正是因此,守正陆远宁愿对抗知府,也不敢让人入城。 纵容者同罪啊! 他可不想挨八十棍子,活活被打死。 姚善拿陆远没办法,人家凭规定办事,你能说什么? 无奈之下,姚善只好让韩奕去城里请大夫出城,这才给孩子把了脉,开了药。 姚善在城外帮着这家人临时租了一间房,留下了一些银钱,在孩子好转些许后,才返回知府衙门。 “臣苏州知府姚善顿首:路引、商引之制,禁锢民商,不利民生,不利交易,臣恳请废路引、商引之制,以解百姓、商人之困……” 姚善奋笔疾书,写下了《废路引、商引之制》疏。 只是姚善不知道的是,这一封奏疏,上的不是时候。 因为此时的京师,百官再次雄起,成群结党,质疑,攻讦建文新政,要求废弃一条鞭法、国策、屯田商卖。 而这些人的理由是: 建文帝施政不当,惹老天发怒了。 具体来说,南京又地震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子,你爹发怒了 四月初,京师地震,有声如雷,死难二十余,伤民过千。 好了。 百官积蓄已久的怒火,彻底爆发了。 我们反对一条鞭法,皇上强制执行了。 我们反对国策,皇上发怒,强制我们执行了。 我们反对屯田商卖,皇上不经过我们,就已经执行了。 不能再任由皇上如此胡来了,是时候站起来了。 为了我们逝去的土地,为了我们被割走的利益,为了我们这代人与后代人的幸福! 官员们,不要再沉默了,团结起来,让我们反对建文新政,反对一条鞭法、反对国策、反对屯田商卖,我们要恢复祖制! 地震不是人,但却给了这些人无尽的胆量。 一时之间,百官弹劾建文新政的火焰,彻底引爆朝堂。 一封封奏疏,都聚焦在了一个点上: 皇上德行不修,施政不当,引发上天警告,当下罪己诏,焚天示错,纠偏以入正道。 “罪己诏?自省书?啧啧,这些人,真当自己是汉成帝了啊。” 朱允炆欣赏过一封奏折,便丢到火炉里,然后继续翻看,微微摇头,道:“人君不德,谪见天地,灾异娄发,以告不治。这文采,当个教谕最合适不过了。” 古人嘛,他们对地震并不了解,给他们讲述地震纵横波,他们也听不懂。 古人有古人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观点。 西周伯阳父: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 好了,“阴阳失衡”说就此登场。 地震,就是阴盛阳衰引起的。 如果哪位年轻姑娘或老姑娘正在努力向上爬,准备摄政、监国什么的。突然地震了,好了,这位姑娘要倒霉了…… 可是,将阴阳之说与地震绑在一起,没啥价值,你说阴盛阳衰吧,几百年难得遇到一个女汉子,总不能全靠运气吧? 学说应该有用,没用,那还有什么存在价值? 于是,大家开动脑筋,翻查史书,发现伯阳父提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时,“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然后没过多久,周朝便覆灭了。 这不是告诉所有人,地震便是亡国之兆,乃是朝代灭亡的迹象? 好了,“朝代灭亡”说上台。 可是问题又来了,朝代哪里有那么容易灭亡的,可地震又经常出现,你要总用这一招晃点帝王,不砍死你才怪。 这个学说,虽然看似有理,但可靠性不足,实用性不好,风险系数又太高,所以这个学说,也没什么市场。 中国人嘛,变通的本事还是有的。 既然阴阳失衡、朝代灭亡学说不管用,咱就创造一个管用且好使的学说。 皇上不是自诩天子吗? 也就是说,皇上他有两个爹,一个本生爹,一个非本生爹——老天爷。 这好办了,既然老天爷是你爹,那你这个当儿子的德行不修,你爹肯定会不高兴,下个暴雨,那是阴沉着脸,弄个旱灾,那是给你脸色看。 如果你不听话,或施政错了,惹你爹发怒,一拍桌子,好,这就是地震。 地震越大,死的人越多,说明你爹越是生气,也说明你犯的错越严重。 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道歉,知错悔改,善莫大焉。 因为老天爷这个爹在天上,你又没交通工具飞天出差,所以只能写个罪己诏,烧了之后,这些文字,便随风而上九万里,算是送信去了…… 这就是地震的“君王德行”说! 比如汉成帝,就因为一场地震,吓得吃不好睡不好,干脆写了一封自省书,让所有官员批评自己,说说哪里做得不对,好马上改过…… 即所谓的“朕涉道日寡,举错不中,乃戊申日蚀、地震,朕甚惧焉。公卿其各思朕过失,明白陈之。” 因为地震的“君王德行”可以约束君王,且没什么风险,偶尔还可以利用下地震办点私事,好用又便宜,所以一直流传了下来。 到了朱允炆时期,地震与君王德行已密不可分。 一条鞭法的时候便有小型地震,动静不大,加上朱允炆太过强硬,不是调人去边疆放牧,就是让人去海里钓鱼,官员也就忍了。 可现在是大地震,死了人,伤了人,这说明皇上惹老天爷大怒了。 你作为天子,不听我们的,也要听听老天爷的吧? 大明以孝立国,皇上您若是不听老天爷的,那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