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归宁过后, 没几日,大长公主借着举办赏花宴的由头,邀请那日朝堂上颁发封后圣旨, 肯站出来替楚长宁说话的武将们的家眷。 席间, 各位夫人官眷们话里话外都是迎合讨好,没有天花乱坠, 说得还算实在。 众位夫人夸口盛赞大长公主会教养女儿, 很是一番吹捧。 “早就听闻大长公主年少时风华无双, 赛马、剑舞,样样都是拔尖儿的。有其母必有其女,咱们大周的中宫主位, 便是大长公主一手拉拔长大,风姿冠绝, 为大周社稷建立奇功, 哪里担不起皇后之名?那些背后说三道四的, 根本一肚子坏水,不是好东西。”说话的,是镇北将军家的夫人。 谢参将的夫人接过话茬:“可不是, 大长公主真是教女有方啊!不知能不能传授些心得,给予我等,家中儿郎可以到私塾到国子监求学, 女郎却是不好抛头露面。优等的女夫子, 难寻得很,没得叫那些自诩清贵的人在背后耻笑, 真是愁煞我等。” 朱校尉家的夫人跟着附和:“是啊,好的女夫子早就被那些清贵大族笼络,哪里轮得到我等粗鄙之人。” 李明蕙自谦:“诸位谬赞, 本宫虽肯教导,也是当今皇后肯学。西汉刘向的《烈女传》里有句“古之贤女,贵在才也”,女子识字断文,方能晓事理明是非,辅佐君王齐家治国平天下。若是众位夫人当真有意,本宫愿可代劳。” 因着大周崇文轻武,世家大族女子要下嫁,只会往科举仕途上的青年才俊挑,断断是看不上那些在战场厮杀,朝不保夕的武将。 是以,本朝大多数武将们娶妻,皆是往更低了里头去寻。 在场夫人也不例外,出身寻常普通,一朝来到盛京这个富庶的皇城,格格不入,不合群,难免遭到某些世族们耻笑身上一股泥腿子味儿。 她们本是因夫君立下大功,荫封诰命,谈论起教导儿女,算是拿捏短处,哪有父母不爱子女,不为子女们着想呢? 听得大长公主的话语,众夫人顿时大喜,以镇北将军夫人为首,生怕反悔,恨不得立时敲定下来:“大长公主此言当真?” 等李明蕙点过头后,镇北将军夫人眼睛一亮:“大长公主高义,那臣妇便在这里先行谢过。只是不知大长公主何时能抽出闲暇,臣妇好命家中女郎来叩拜您。” 几位夫人呼吸一滞,压抑着心中狂喜,不约而同地望过去。 这不止是镇北将军夫人的疑问,也是她们迫切想要知道的。 李明蕙回:“择日不如撞日,承蒙几位夫人过誉,便定在明儿吧!” 参将夫人红光满面:“好好好,甚好,臣妇突然想起还有一要事,先行一步回去操持。” 同大长公主告辞,走出公主府,镇北将军夫人见参将夫人跟火烧眉毛似的催促车夫,忍不住嘀咕:“急什么,这般风风火火?” 校尉夫人若有说思,道:“当然着急,急着回去好准备拜师礼。” 镇北将军夫人抽一口气,友好地询问身边的人:“夫人可要一起到主街一条铺子逛逛,帮忙参详参详?” 校尉夫人抿唇微笑:“恭敬不如从命。” 一会儿功夫,几位夫人在同一家铺子撞上。 店家捧出的一全套金镶玉红翡翠滴珠项链和耳环,被镇北将军夫人和副将夫人同时看上,官大一级压死人,后者只好礼让。 大长公主府发生的事儿,没能瞒过盛京里的王孙贵族们,瞧见这些夫人从府内出来,直奔几间珠宝铺子,云里雾里,有些摸不着头脑。 打从次日开始,几位夫人雷打不动将家中女郎送去大长公主府。 这番举止,不由得引人猜测,但凭他们想破脑子,也没想明白发生何事? 这日朝堂上御史弹劾,礼部尚书联同几位朝臣一同发难。 御史面上痛心疾首,言辞凿凿:“皇后专宠后宫,跋扈善妒,不顾祖训祖制留宿乾清宫,有失体统。譬如先祖帝的温仁皇后,德行贤明,端庄娴静,仁德孝义传遍大周国土,是为国母之典范。微臣期望当今皇后能效仿温仁皇后,为皇帝广纳妃嫔,为皇家开枝散叶,才是正经。” 龙椅里的帝王一抬眼帘,眯了眯眼珠:“朕以前也说过,这是最后一次同你们说道。并非皇后跋扈,是朕不允搬出乾清宫。你们这些朝臣食君之禄,本该为君主分忧,怎么每日盯着朕后宫里那点子鸡毛蒜皮的小事,非要跟皇后过不去呢?” 礼部尚书出列:“即使如此,皇后未曾起到规劝,没有恪守其职,仍是失职。” 礼部侍郎出列:“天子为夫,皇后为妻,皇后理应助皇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替皇帝解除后顾之忧,不劝诫,此乃一过错。专宠后宫,不主动替皇帝纳妃纳妾,此乃二过错。” 越来越多的文臣出列,跟着附议。 安坐龙椅的帝王起身,单手背在身后,面上在笑,眼底毫无温度地定格在低眉垂目的永安侯身上,从对方的眉眼,依稀可以看出几分前侯爷的影子。 因着老侯爷的情分,他格外厚待老侯爷的这个儿子,可偏偏某些人仗着这点子恩惠,要骑到自个儿头上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威作福。 程玄压在心头的火气窜起,也不管手边有什么物件儿,抄起东西朝礼部尚书扔去:“秦尚书极力奏请朕广纳妃嫔,概因尚书府内妻妾成群,府外另养有外室,于私德有亏。两年前令郎当街强抢民女,致人跳井而亡,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