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精品其他 - 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套装共2册)在线阅读 - 11 一时的激情释放,那不叫勤奋

11 一时的激情释放,那不叫勤奋

    11

    一时的激情释放,那不叫勤奋

    坚持下去,整个世界会为你让路

    没有实现梦想的人有很多,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梦想太远大,而是因为就连他们自己都对梦想心存怀疑,所以往往坚持不到最后。

    如果一个人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澳大利亚16岁女孩杰西卡·奥森,驾驶着“埃拉蒂红粉佳人”号帆船,独自一人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210天,最后终于平安回到了悉尼港。

    从小时候开始,奥森就经常跟随家人出海航行,她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独自去环球航海。可是,她的这项提议并没有得到支持。听到消息的政府有关部门甚至专门去她家拜访,希望她可以放弃独自航海的决定。

    然而,奥森及家人并没有因此退缩,他们相信这个梦想终会实现。而且在法律上,并没有相关的明文规定。所以,奥森绝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事实证明,她最后凭借自己的力量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一惊人的壮举。虽然,这项“破纪录”的壮举并没有得到专业机构认证,但澳大利亚总理还是称赞她是“澳大利亚的新英雄”。

    不过这样的称赞并没有得到奥森的认同,她对记者说:“我不赞同总理的说法,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英雄。事实上,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只不过我选择了相信自己的梦想。”

    对于是否破了世界纪录,奥森同样不在意,她认为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想做的事做好。她告诉我们:“你只要相信你的梦想,并且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那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实现梦想的道路有很多,走哪条路的都有,尽管选择的道路不同,却并不妨碍梦想的实现。真正会让你前功尽弃的,往往是路上的彷徨。奥森最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梦想,并且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

    这个世界上,能立大志的人很多,但真正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短期内凭借一时兴趣努力的很多,但长时间坚持不懈的没有几个。

    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但长大后真正能实现的却少之又少,这都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1995年,约翰·伯特兰·格登被授予爵士。2012年,他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主要从事的是细胞核移植和克隆方面的研究。

    可是在小学时,格登的成绩并不理想,每次公布考试成绩,格登的脸上都阴云密布。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在他的记忆中,做过的最特别的事就是曾经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然后看着它们变成飞蛾。

    15岁时,他到伊顿公学读生物学,也算是如愿以偿。可是,在全年级250个男生中,他的生物课成绩竟是倒数第一,甚至其他理科成绩也不光彩,他被同学们戏称为“科学蠢材”。他的老师加德姆还因此特地给他写了一份报告:“他梦想成为一位生物方面的科学家,这点我相信。不过就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简直是一个笑话。”同时,这位老师还表示,就算是最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格登都理解不了,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不过即便同学和老师都不看好他,但格登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甚至觉得就算将来自己无法成为科学家,但只要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生物学方面的工作,也是非常不错的。

    后来,他中学毕业了,打算申请牛津大学。可是牛津大学的招生主任却对他说:“你可以就读牛津大学,但必须马上来就读,而且不能选择你入学时申请的生物专业,你的成绩只能去学古典文学研究。”

    或许在这些人眼中,他真的不适合学习生物学。可是,格登依旧没有放弃,当他在牛津大学学习了一年的古典文学后,向学校提出转专业,打算转入生物系。然而,这个申请被学校拒绝了,因为他的生物课成绩让老师们不愿意接受他。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放弃自己的梦想,而是采用迂回战术,选择了和生物学有很大关系的动物学研究。

    可是,这次不但老师不支持他,就连他的母亲都反对他的决定。因为英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出名的好专业,而动物学却相对冷门,况且格登的成绩实在算不上好。

    不过,格登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最后如愿以偿,终于开始了自己喜欢的生物学研究。可是,他依旧没做出什么显眼的成绩,当他的同学都已事业小有所成时,格登依然默默无闻地整天待在实验室里,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

    1958年,他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那一年,他声名远播。因为他在完成博士学位的同时,从蝌蚪细胞中提取出完整的细胞核,成功地克隆出了一只青蛙。

    从那以后,他被冠上了“克隆教父”的美誉。

    即便已是79岁高龄,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生物学的研究,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爱好。在他工作的剑桥大学办公室中,当年老师给出的那份最差报告一直被他挂在墙上,他以此来告诉自己:只要肯坚持,你的梦想总有实现的一天。

    实现梦想的过程十分漫长,而且孤独。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坚持下来。有些人将梦想当作崇高的信仰,永远以一种坚定执着的精神向着它前行,就像格登一样。可还有一些人,他们对生活毫无目标,每天得过且过。我们相信,这两种人的人生肯定截然不同。

    可怕的“半途效应”

    成功为什么这么难?或许并不是因为你没天赋,也不是因为你没努力,而是因为你没有坚持住。

    将一件事情长久地坚持下去,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跑几公里、每天背10个单词、每天看几页书、每天做一项运动……这种计划每个人都做过,但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恐怕没几个。有的只坚持了一个星期,有的甚至只坚持了几天。

    这些计划很难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它们都十分简单。可我们依旧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选择中途放弃。其实,这些理由不过是借口罢了,是我们自己经不住诱惑,总是在中途冒出这种想法“今天先休息一下,没关系的,明天再继续”。就这样,我们的很多计划都夭折在了这种“今天先休息一下”上。

    心理学上有一种“半途效应”,它指的就是当我们追求某一种目标时,在半途中,因为对这个目标的意义或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心理被负面情绪左右,而选择中途放弃的行为。

    这种半途效应的出现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们制定的目标不合理,当人们觉得成功无望时,半途而废的可能性就会变大;二是,因为执行目标的人意志力比较薄弱,不容易拒绝中途的诱惑,所以才会半途而废。

    马拉松是世界著名的长跑比赛项目,全长有46.195公里。有一人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而且大都名列前茅,这让很多人十分好奇,不知道他为何如此厉害。有人询问他其中是否有什么秘诀,他笑了笑,对大家讲述了他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经历。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时,他还是个少年。比赛刚开始,他就发足马力跑得飞快。可没过多久,他就觉得双腿沉重,难以为继。此时,比赛的终点还远着呢,甚至连半程都不到。

    这时,一辆车从他身旁经过,上面零星地坐着几个人,这辆车是专门用来接送那些放弃比赛的选手的。看着车上舒服的座位,他也差点儿放弃,“既然这么累了,那就休息一下吧。”他心里这样想着。不过好在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第一次比赛,如果此时就放弃,那就太丢人了。于是他继续往前跑去,不过脚步已经慢了很多。

    不知跑了多久,接送车再次从他身边经过,此时他觉得自己连脚都抬不起来了,与其说他在“跑”,还不如说他在“走”。不过他依然放弃了上车的念头,还在继续坚持着前行。就这样,他又跑了一段时间,最后来到一个小土坡下,虽然这个小土坡并没有那么陡峭,但对此刻已经精疲力竭的他来说,依然难如登天。这一次,他终于抗拒不了脑中那让他休息一下的念头了,坐上了从身边经过的接送车。

    他坐在车上大口喘着气,透过车窗,他看见车子缓缓驶上了小土坡。当车子到达土坡最高点时,他一下子睁大了双眼,因为他看见终点就在他前方不远的地方。原来,这个小土坡就是终点前的最后一道难关。

    他心里可惜极了,因为只要自己再坚持一下,完全能够跑完全程。所以,从此以后,只要他跑不动了,他都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没准儿下一步就能看见终点了”。就是靠着这种方法,他一次又一次地跑完了马拉松的全程。

    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总想着让自己“先休息一下”,所以最后才会半途而废。

    日本棒球选手王贞治在《世界棒球王的回忆》中曾说道:“谁都有两颗心。一颗是严厉督促激励自己之心,另一颗可以说是懒惰之心、宽容之心。‘加油呀’和‘已经可以了’,这两种心情常常在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有时,严厉之心得胜了;有时宽容之心、妥协之心占了上风。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何况谁都会知道还是休息舒服。然而,我是按自己的愿望进入棒球世界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半途而废就不成体统。”

    法国作家罗切福考尔德也说:“事情很少有根本做不成的。其所以做不成,与其说是条件不够,不如说是由于决心不够。”

    确实如此,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会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没有坚定的决心,所以才抗拒不了中途的诱惑。

    在我们的生活中,诱惑可谓无处不在。如果你是学生,抗拒不了游戏的诱惑,就会荒废学业;如果你是官员,抗拒不了金钱的诱惑,就会误入歧途;如果你是企业高层,抗拒不了利益的诱惑,就会盲目投机,造成企业的亏损;如果你是追求梦想的年轻人,抗拒不了中途的诱惑,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决心,学会拒绝中途的诱惑,用坚定的信念扫除一切企图让你半途而废的障碍,这样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儿饼,不是说你坐在那里就会砸到你脑袋上的。它是无尽的汗水加坚持不懈地努力组成的。不想劳动就想收获?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不可能的。成功就像织毛衣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一针一针织下去,最后才能合身。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我国的绘画大师,所作的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不仅如此,其实,在篆刻一道上,齐白石同样实力非凡。

    齐白石年轻时,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去求教一位老篆刻家。结果那位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担石头来,刻了磨,磨了刻,等你把这些石头都变成泥浆时,你的印也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真的按老篆刻家的话去做了,没日没夜地在那儿刻石头。刻好了就磨平,磨好了就再刻,连手上起了泡也没有放弃。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石头越来越少,地上的泥浆越来越厚,齐白石的篆刻技术也越来越娴熟,最后终成一代大家。

    贝多芬说:“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古今中外,成功之士不知凡几,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比别人多了分运气,而是因为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更具备持之以恒的勇气。

    不怕慢,就怕“欲速则不达”

    孔子的学生子夏要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行前拜望老师,请教道:“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叮嘱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意思是告诫他,在做事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不讲成效,反而无法达成目的。

    “欲速则不达”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古往今来,能真正把这个道理理解透彻的人却很少。

    一个欧洲商人去远方卖货,他的生意非常好,所以带来的货物很快就卖完了。于是,他带着给家人的礼物驾着马车开始往家赶。

    他实在太想念自己的家了,所以一路上马不停蹄,当他住店休息时,已经是大半夜了。可是,第二天天刚亮,他又赶快爬起来赶路。当他把马从马厩里牵出来时,旅店的老板发现马左脚的铁掌上少了个钉子。他连忙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商人,但商人却摆摆手满不在乎地说道:“我正急着回家呢,还有十天就到了,我可不想为了一颗钉子耽误时间。”于是,商人驾着马车继续前行。

    两天后,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被钉马掌的人叫住了,提醒他,他的马掌快掉了。但商人还是说:“还有八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为一只马掌耽误时间。”说完就离开了。当出了小镇后,没走多远,马掌果然掉了,但商人想:“我可不想回小镇再耽误时间,就这样走吧。”于是,商人继续前行。

    又过了两天,因为没有马掌,马走路开始有些瘸了。这时,一位路过的牧马人提醒商人道:“马的腿快瘸了,你等它养好腿再走吧。”可商人还是说:“还有六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因此耽误时间。”就这样,他驾着瘸了腿的马继续前行。

    两天过后,马的腿终于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迫不得已之下,商人只好弃马步行,身上还背着给家人的礼物。最后当他到家时,甚至比预定的时间还要晚两天。

    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尽快达到自己的目的,那种急切的心态不难理解。可是我们必须知道,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过挫折和时间的打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一味地急于求成,最后往往适得其反。不仅功亏一篑,还可能落得个揠苗助长的笑话。

    从前有对贫苦的夫妻,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家里的母鸡下了一只金蛋。他们高兴地拿这只金蛋换了很多钱,生活也开始富足起来。

    可是,这只鸡每天只下一只金蛋。没过几天,这对夫妻就着急起来。这时,丈夫突然想:“如果这只鸡每天都能下个金蛋,那它肚子里一定有很多金子。何不直接把它杀了,这样不就能一下子得到很多金子了吗?这样就省事多了。”

    于是,他找来刀,直接将这只母鸡的肚子割开了。结果没想到,这只母鸡和其他鸡没有任何区别,肚子里根本没有什么金子,只是普通的内脏罢了。

    愚蠢的农夫急于求成,不仅没有一次得到很多金子,就连以后每天一个金蛋的生活保障也没有了。就算他此时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犯和农夫一样的毛病。他们急切地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取得成功,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任何事业都是一个坚持奋斗的过程,这个世上没有谁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贝多芬花费39年才写出《合唱交响曲》、司马迁13年才写成《史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多年才灭吴国……所有事实都在告诉我们,有些成功急不来,只有坚定平和地走下去,才有取得胜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