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影教师在线阅读 - 第1683页

第1683页

    张华勋从徐克的手中接过奖杯,站在台上激动地道:“感谢组委会把这个奖颁给我,感谢历史给了《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一个公正的评价!我在拍《神秘的大佛》和《武林志》的时候,没有超前意识,只是想如何把片子拍得让老百姓喜欢看,观众也真的很喜欢。但由于受评论界的抨击,我转型去拍文艺片,观众就没那么喜欢了。现在想想挺可惜的,如果当时要是能够坚持下来的话,应该能够拍出更多让观众喜欢的电影。”

    他顿了顿,看着台下的年轻导演们,真诚地道:“你们千万不要像我,被舆论左右,放弃了自己真正擅长和喜欢的。如果你喜欢动作片,那你就拍动作片;如果你喜欢艺术片,那就拍艺术片。要从你的内心出发,去拍你真正想拍的!这就是我这个老头子对大家的一点建议。谢谢大家!”

    台下观众站了起来,献上最热烈的掌声。众多年轻导演在鼓掌的同时,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情绪在涌动,好电影真的是可以被铭记的!

    掌声过后,创投会青年导演单元的三位评委,宁皓、江志强和冯小刚被请上了舞台,开始为他们选出来的优秀项目颁奖。

    临安奇幻电影节的创投会跟其他电影节的创投会不同,颁奖礼是放在电影节的闭幕式上,不像魔都电影节或者其他电影节那样单独搞个仪式。张然认为创投会是很多年轻导演是走进电影世界的第一步,应该给他们一个亮光闪闪的舞台,让他们享受电影带来的荣光。

    冯小刚作为评审团主席站在舞台中间,轻松地道:“感谢电影节、创投会以及所有参与其中的同仁,真切地感到,本次创投的项目,是我近些年参加的评选活动中整体水平最高最平均的一次。也感谢初评评委和路演培训导师的努力付出,10个项目引发了我们三个评委的激烈讨论,当然有遗珠之恨。不过我们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相信投资人们会给到令人期待和美好的结果,我们对电影有热情,也相信电影的未来更美好。”

    简单致辞之后,冯小刚直接进行正题:“下面我们来颁奖,首先颁发的是最具创意奖,获奖项目是谢航的《死亡派对》,该项目让老套的恐怖故事充满新意,背后有阴谋,有欺骗,更有人性的考验与救赎。”

    谢航听到自己的项目获奖,发出一声欢呼,快步走上舞台,从宁皓手中接过奖杯。他看台下其他年轻导演,动情地道:“感谢评审团把这个奖颁给我。能够参加这次临安奇幻电影节,我特别幸运,也特别幸福。在这里有这么多和自己一样的人在为中国电影努力着,心里一下觉得不孤独了。”

    谢航离开舞台后,冯小刚继续颁奖:“获得最佳编剧奖的项目是忻玉坤的《心迷宫》,该项目以麦高芬为基底,混合了悬念与反讽,叙事充满张力,兼具青年导演的锐度与成熟创作者的厚度。”

    忻玉坤比较平静,作为亚影的学生,他拍过《龙组》,也在好莱坞剧组实习过,创投会获奖是小场面。从冯小刚手中接过奖杯后,说了两句感谢的话就下台了。

    现在只剩下最后的评委会大奖,这个奖项将颁给综合条件最好的影片。原本轻松的现场此刻也都有些紧张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冯小刚身上。

    冯小刚没有拖泥带水,直接公布答案:“获得评委会大奖的项目是张子佩的《终极对决》,这个项目类型清晰,人物独特,将一场脑力对决讲得惊心动魄,有很强的操作性,精彩可期。”

    张子佩听到自己的名字愣住了,十个入围项目都很强,其中有不少是北电和亚影的毕业生,甚至能够评委扯上关系。在他看来,自己能够入围就是胜利,对于拿奖没有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自己的项目竟然拿到了评委会大奖,是最被看好的项目。

    张子佩激动地面红耳赤,以至于从冯小刚手中接过奖杯的时候手都是抖的:“谢谢,三位评委老师!我现在就像做梦一样,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该说什么呢?哦!这个项目已经和投资人谈好了,等到电影拍出来之后,我会带着电影回来的。谢谢,谢谢大家!”

    创投单元的奖项过后,开始颁发观众选择奖。临安奇幻电影节的观众选择奖是按电影的类型评选的,最佳恐怖片被《林中小屋》摘走,最佳动作片《勇者行动》摘走,最佳科幻片《机器人与弗兰克》摘走,而最后的观众选择大奖被《普罗米修斯》夺走。观众不是不喜欢《未来启示录》,而是作为开幕影片不参与评选。

    在颁奖结束之后,张然被请到了舞台上进行最后的总结发言。

    张然站在舞台中央,显得非常放松:“本来我不想说什么,我参加的电影节不少,每次有人在台上长篇大论,我就会觉得烦,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啰嗦。”

    台下的嘉宾和观众一阵笑声,大家都有这个感觉,尤其国内的电影节,有很多领导上台讲话那真是又臭又长。

    张然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非常严肃地道:“但我还是要说几句,中国电影从80年代开始形成了某种权力等级,在这个等级中商业片地位最低,导演和影评家对商业电影都是轻视,甚至歧视的。很多导演拍出来的电影票房大爆,却因此抬不起头,像干了什么丢人的事。

    这导致了内地电影市场在90年代大崩盘,到现在这种观念在评论界和教育界依然是主流。朱延平曾经说过,台湾电影死掉的原因,就是以拍艺术片为荣,以拍商业片为耻。我本以为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崛起,这种蔑视商业的风气在年轻人中得到了纠正。但我错了,在电影节期间,我跟很多新人导演交流,问他们对商业电影、类型片怎么看,很多人都回答没有考虑给自己的电影定性,或者说类型和题材不重要。我对此非常失望,这些回答是在回避,害怕自己被戴上商业片导演的帽子,内心还是觉得商业电影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