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电影教师在线阅读 - 第1668页

第1668页

    “那个红帽子好像叫自由帽,海因莱因的科幻小说《严厉的月亮》里,月球人在发动起义之前,很多人也都在戴这种红色的自由帽。”

    “你们注意到没有,斯嘉丽·约翰逊的镜头出现了好几次花盆,肯定有什么涵义的!”

    《未来启示录》片长198分钟,3个多小时。对普通电影来说,长度有点过长,节奏可能会比较拖沓。不过《未来启示录》的节奏非但不拖沓,反而相当快,再加上信息量非常大,观众根本没时间去品味很多细节的东西。

    现在大家一讨论,很多在看电影时没注意的细节就注意到了,并且从中读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出来。不过也有不少细节在看的时候没有留意,现在根本记不起来了。于是,有观众就道:“这部电影隐喻特别多了,看一遍很多东西是看不出来的,等到电影正式上映,我肯定还会进电影院的!”

    “那是肯定的,《未来启示录》这样的电影看一遍哪里够,肯定会多刷几次,而且必须刷IMAX才行,其他屏幕肯定达不到这个效果!”

    “哈哈,我明天就可以看,前天在网上抢票,我抢到了一张!”

    就在影迷们对《未来启示录》议论纷纷之时,张然和剧组主创正在新闻发布会大厅接受媒体采访;张然的一句话,让发布会大内的中国记者瞬间沸腾了。

    第935章 奇怪的反应

    发布会大厅里,张然看了看现场的中国记者,缓缓地道:“在我们的构想中,《未来启示录》有三个故事,分别从美国、中国、以及俄罗斯三个国家的角度来讲人类与AI的战争,中国故事就是《全频带阻塞干扰》。如果《未来启示录》上映后票房不错,那么我们将会启动续集,就是《全频带阻塞干扰》!”

    最近几年科幻片在国内逐渐兴起,《科幻世界》上的不少小说都改编成了电影,但由于国内市场还不够大,国产科幻片大多是中小成本制作,大场面比较少,很多人就特别希望出现一部反映中国生活的顶级大片。

    在听到张然会把《全频带阻塞干扰》搬上大银幕后,在场的中国记者无比惊喜,解放军大战机器人大军啊,国产超级大片就要诞生了!

    不过在惊喜之余,记者们又有些担心,因为张然说了,《未来启示录》票房不错,《全频带阻塞干扰》才有可能搬上大银幕。

    《未来启示录》制作费3.5亿,加上2.5亿的宣传费,总成本高达6亿,此外电影比较血腥,在北美是R级,欧洲遭遇到了更严格的分级,导致大量青少年观众不能观影,电影回本压力很大。最近电影又遭遇到片源泄露,而且泄露的还是高清版,对票房冲击很大,能不能回本很难说。

    有记者起身道:“张导,我觉得很多看盗版的观众,本身就不会进电影院,我相信《未来启示录》票房会很好。我想问,《全频带阻塞干扰》启动的话,你会亲自执导吗?”

    张然直接给出了答案:“不会,我只做电影的制片人,不过我会从国内的导演中找一个合适的导演来执导,这样才能够拍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中国记者都有些遗憾,一部电影让张然拍,和其他人拍,效果那肯定是有差别的。只是大家也能够理解,像张然这种大师级别的导演,很少有人喜欢重复自己。

    又一个中国记者站了起来:“张导,我们都知道你喜欢科幻,不知道你看过《三体》没有,小说真的特别好,我建议你拍《三体》,国内的导演能够把《三体》拍好的只有你!”

    张然怎么可能不知道《三体》,刘慈欣小说写完后,先给他发了一份,然后才寄给《科幻世界》的,而张然二话没说,直接买下了小说的版权。《三体》火了后,经常有小说粉丝到张然的微博下留言,希望他把《三体》拍成电影。

    张然微笑一笑,道:“《三体》版权在世纪巅峰,我也挺喜欢这小说的,还跟大刘聊过,不过我觉得《三体》不是很适合拍成电影,拍成《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这种科幻剧可能更好。国内电视剧市场支持撑纯科幻剧还比较困难,短时间内《三体》肯定不会拍,但五年之后大概就有可能了。这里是《未来启示录》的新闻发布会,大家不要跑题,还是问和电影相关的问题吧!”

    有记者问道:“张导,《未来启示录》的结构比较奇怪,分为上下两块,上半部分讲战争,下半部分讲监狱,感觉像是两部不同的电影合作一起。我想问,这种结构,你是有意为之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

    张然听到这个问题,轻笑道:“《未来启示录》的结构确实跟其他电影不一样,并不是三幕式,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这个结构源自于宋词,我们都知道宋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阕和下阙是前后呼应,最常见的就是上阕叙事,下阙抒情,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上阕描写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描写了月下对亲人思念。《未来启示录》也是如此,电影分为两大部分……”

    《未来启示录》放映结束的时候,记者们都觉得《未来启示录》并不难理解,但现在听完张然的话,几乎所有人都懵了。

    外国记者绝大部分是彻底懵了,他们不懂宋词,听不懂张然讲的东西。在场的中国记者在震惊之余,回溯电影情节,发现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只是皮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部电影,也没有发现电影真正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