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大佬穿越之后[快穿]在线阅读 - 第32页

第32页

    想到这,千夜轻轻叹息一声。

    天子到底还是年幼,十四的年纪怕是刚上初中的年纪,就算再会做戏一双眼睛还是骗不了人。

    他低下头之后自以为千夜看不见,殊不知自己眉眼的阴郁,眼里那来不及被岁月沉淀下来的狠辣锋芒都被千夜尽收眼底。

    “退朝罢。”她说。

    千夜发话,纵使她声音听起来很是温和,也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这还算的上是站在权利巅峰的好处了,凭她现在的身份,想做什么都无人阻拦,也更容易实施她接下来的计划。

    众臣松散的从大殿上退了出去,出了大殿连姿态都懒得再做。

    少年天子努力降低这存在感,想从一旁溜出去。

    “请皇上留步。”

    唯一还留在大殿里的丞相如是道,让他心里悠然一紧,拳头松了又握,这老匹夫又想怎么折褥他了?

    相父找……找我有何事?”他看起来怕极了千夜,满脸懦弱,说话都不利索了。

    “陛下乃万人之上,应当紧记自己的身份,称呼为朕。”

    这又是哪一出?李明远琢磨不准,只能回到:“我听相父的。”

    刚说完,抬头对上那双清亮的眼眸,这一刻他好似心里的念头都被那人看穿了一般,赶紧别来了脸。

    “是朕。”千夜又纠正。

    “去太清宫(这里是虚构的宫殿)罢。”

    “是。”

    少年天子塑造的是一个愚蠢,贪玩,怯弱的形象,批改奏折这等子事,往好了做徒增怀疑,肯定会被原主直接监、禁,翻身更难。

    瞎批改又不忍心看这天下被他一手一步步推像灭亡,所以他干脆什么都不做的,让原主把这件事给接手。

    一般退朝之后,原主就会带着李明远到太清宫把那日奏折给批改了,真真是端着臣子的身份行皇帝之事。

    千夜生病静养也不是当真就在静养,她趁着这几日翻了一下原主留下来的小盒子。

    原主这个人,能爬到这个位置不仅仅靠的是处心积虑与心狠手辣,更重要的是她够谨慎,整个朝堂谁贪污了什么私吞了什么,这些证据她都收集在了这个小盒子。

    她不信所有人,只有将把柄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安心的。在千夜看来其实这样大可不必,朝堂上几乎所有人都和原主有关联,她假如被查,顺藤摸瓜都能把朝堂上的官员查倒一大片,罪行都是能进天牢住。

    这关系太过复杂,安逸久了加上涉及到自己的安危,也没人会盼着她倒。

    也亏的原主的疑心病,让千夜省了很多时间重新收集证据。

    这些吸血虫该不急着处理,毕竟她自己算是最大的那只吸血虫了,处理了不久等于处理她自己。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处理这些奏折,搁置了几日,光折子都能堆成山了。

    太清宫还点着熏香,淡淡的清雅之气在空气中蔓延,也让人无端的心平气和起来。

    千夜来到案桌,开始研磨笔墨。

    李明远就乖乖的站在木制屏风前一动不动,明明是自己的宫殿却显得十分拘谨。

    “过来。”千夜像他招了招手。

    李明远很顺从的走了过去。

    “陛下若无事,就帮臣研磨笔墨罢。”

    意料之中,被使唤的小皇帝没有任何怨言将砚台接过了手。

    千夜起身把檀木窗打开,暖洋洋的阳光正好从这倾洒了进来,在她生上渡上了一层金光。

    摊开奏折,第一道让她有些意外,勾了勾嘴角,她将奏折内容念出了声。

    这内容写的是江南一地方连连下雨,河水大涨冲破了水坝,淹了那地方一大半的村庄,那地方多数人都是靠的种田为生,平日里已经很难吃饱饭家里毫无存粮,现在农田被毁不亚于断了活路,现在天气转晴,河水已退,请求上头拨一笔资金接济一下百姓并将那水坝给修缮好。

    奏折是那地方官一路呈上来的,按下面人报喜不报忧的作风来说,这样的折子内容应该是过不来。

    念出上奏人的姓名后,千夜瞧见少年天子眼底的暗光一闪而逝。

    这人应该就是李明远的部下的人了罢?

    这折子虽然说的是洪水的问题,但话里话外说的都是朝廷急敛暴征,不给百姓生存下去的余地。里面隐隐有痛斥朝廷的倾向,这赋税法是谁颁布的?是原主,这里面骂人也就说骂的是千夜。

    “陛下怎么看?”

    “我……朕不知道。”

    李明远面上有过一丝诧异但很快就不见了,这种事平常丞相是不会念给他听的,更别说问他意见,约莫又是给他下套。

    为了避免麻烦,他直接将自己的无知表现的淋漓尽致:“太文绉绉了,朕听不懂。”

    “那陛下可听好了。”

    千夜也不在乎他装不装傻,将奏折上的寓意给他分析了个透彻。

    “如何处理?”

    这下李明远是真的不懂面前这人的意思了,他试探的回了一句:“朕天下的子民多的是,饿死几个也无伤大雅,不应当让这种小事惊扰了相父。”

    “……”

    就算知道李明远是装的,千夜还是得好好教育他一顿:“天下以民为本,维持国家繁荣的是他们,保卫国家的也是他们,不能这么说。”

    “拨一千两银子下去赈灾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