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节
帝镇中其他的皇帝都有点酸,现在彻底单身的,就酸的更重一些,现在还有妻子在身边的,也依然恩爱的呢,相比之下也不如长孙皇后——即便是才貌双全,还在武艺上差了些呢,又缺了几分妩媚风韵。说是重德不重貌,但肤白貌美胸大谁不爱? 不仅如此,还相爱!双方爱意呼应,即便是现在药味蔓延时,依然看得出来,又是知己,又是夫妻,情投意合,当年玄武门之变时何等的齐心协力。 “细论起来,帝后和睦可比君臣相得难得的多。”热心人士刘病已劝解道:“你只管尽了自己的事就罢了,后代儿孙不成器,可真踏实的还不是身边的妻子。你看秦始皇,早就不顾生前的大秦天下了。” 李世民只是头疼,病的不严重,称病表示郁闷而已:“当年就想过,只要国家不亡于雉奴手中,我就心满意足了。” 刘彻问:“我听唐高祖说,你们夫妻二人的样貌都停留在你登基时的年龄,那时候国家内忧外患,你也多愁多病,怎么那时候心里是极乐?” 李世民微微一笑,提到这个就来了精神:“难归难,天无绝人之路。” 有些人可能以为我是年少疯狂,但当时愁归愁,我觉得凭我的能力都能解决,皇后也这么认为。 再者说了,当上皇帝是我新的起点,和宣布起兵反隋一样重要。有了这样的名分,我和我所有的臣下都可以精诚团结针对外敌——内患可以直接招安~ 长孙无病在旁边笑道:“大明宫方为陛下安寝之处。”别的地方都不行,□□也不行,正对面就是危险。这说的不是夜里失眠,他一点都不失眠,睡的还不错。 四处危机四伏不会影响心里的快乐,在玄武门排除万难,然后稳稳的登基,正式把国家划到自己名下之后,那是何等的快意,汉武帝可能不懂,刘病已也不会懂,只有亲自争过天下的人才懂。 …… 唐朝以匪夷所思的原因灭国一次,那就是武周。每一个开国皇帝都设想过自己会如何灭亡,如曹操,他那句只希望能有四百年天下依然常常被汉朝的皇帝拿出来嘲笑。 武周之后,夫妻二人做了个艰难的决定,那就是容忍武曌,正经的将她招安。 这很不容易,比起一般的招安反叛者又不一样,格外有一点尴尬的关系在其中。 “别的开国皇帝,手下都有叛而复降的将领,唯独你没有。”长孙无病抚着他的长头发,柔声劝勉道:“陛下心怀宽广,包容四方,四夷拜服,海内称颂。”多容纳一个人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重点是武曌有的丈夫儿子都力保她,她也愿意盖一间明堂作为献礼。 房子的大小虽然不是很重要,但这样显得有诚意。不同朝代之间常常在联合,王莽如果不是那么废物,也会成为秦汉两家争夺的对象。 李世民本来也已做了决定,只是心里还有一点点别扭。 皇后帮他梳好头发,他又帮着皇后梳好头发,在窗口选了半天牡丹花,过去摘了新鲜的回来插戴。 整个李唐阵营从两对夫妻腻歪,增加到了三对夫妻腻歪,单身汉们甚至不愿意从他们门前经过,以免遭受甜蜜暴击。 现在固然可以在外娶妻,但没有这么好的,又很怀疑这些女鬼生前是谁家的人,生过几个孩子,对这些事都耿耿于怀。 “到底还是原配好啊!” …… 地府的阶级固化呢,一方面比人间更严重一点,因为不能改朝换代,一方面又轻松的很多,因为会有人离职、有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都尉,而且也不存在遇到混蛋上司的问题。 但对李世民以及他想要的目标来说,现在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令他暂时按捺不动,和皇后一起欣赏地图。一张张的地图铺开在地上,看这朝代变化。 “观音婢,我打算去其他的地府看一看。” 长孙无病:“我与你同去。” 李世民吃着自制蜜饯:“别处的地府没有君王统御,固然是我的机会,但怕你有危险。” 长孙皇后只是笑盈盈的看着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蜜饯挺甜的,你尝尝。” 当了几百年夫妻,还有闲心‘口口相传’的分享一枚蜜饯,让在门口想要问事情的李唐皇帝赶紧悄悄退出去,进屋就脱了鞋穿着袜子走路,没有声音,恰好看见了这一幕。 “甜不甜?” “没尝出来,只觉得你嘴甜。” “这是你做的蜜饯,是你手甜。”随口赋诗一首,期间引用了佛教和景教的典故《蜜饯好吃啊只因为皇后手中流淌蜂蜜》。 长孙皇后微一沉吟:《你是个小蜜蜂》 李世民(*/w\*):“你又写艳*诗。” 赶紧吟了一首诗:《我是个快乐的小蜜蜂,飞来飞去落在牡丹上》 …… 等到西游记出现之后,李世民虽然在书中是重中之重,但他不生气。 他只是端详妻子的面容:“真个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娇媚姿。” 长孙皇后正拿着一罐膏油,一把一把的擦剑,听这话调笑道:“御弟哥哥,你吃荤吃素?” 李世民想了想:“贫僧出家时吃素,今已还俗,就随便吧。只是我这几个徒儿要吃几杯酒。是吧悟空?” 李治正好端着一盘桃子走进来,进来就被叫悟空,脸上满是迷惑,不知道他们在玩什么奇怪的游戏:“师父??我摘了几个桃子,请师父用斋?” 他反应太快,算不上好玩,不过这话也不是为了逗他才说的。 此后偶尔开玩笑,称他为御弟哥哥,听见的人知道他身份的,都觉得分外迷惑。主要是因为……你不是唐太宗吗? 之后又互相写了一些诗词。 李世民:《听说神仙不需要巫山**,那我还要不要努力成仙》 长孙无病:《只羡鸳鸯不羡仙》 李世民:《人间地覆天翻》《我看好张士诚》 长孙无病:《我看好朱元璋》 李世民:《赌天下归属,输了一坛酒》 长孙无病:《一起喝呀~》 李世民:《朱祁镇这完蛋玩意》 长孙无病:《朱祁镇什么东西》 夫妻合着:《揍丫!》 李世民:《我看好高迎祥,我怀疑他是赵匡胤转世》 长孙无病:《何必穷究转世,你我前世是谁》 李世民:《你我前世肯定也很恩爱》《我讨厌清朝和隋唐演义》《你四弟才被雷劈》《人们对我有误解》 长孙无病:《秦始皇和我的陛下是永远的流量之王》 李世民:《康熙乾隆都很能自吹自擂》《哎,谁不喜欢鹰犬》《第二十四次表示我讨厌乱世》(此前已经有二十三首了) ……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夫妻二人依然及时更新了所有的知识,互相补物理和化学。悄悄溜到人间去看化学实验,那奇妙的变化太适合写诗了。 李世民:“套*套和避*孕*药真是伟大发明!虽然有背天伦,但确实是好东西!妙物!理应风行世间。” 长孙皇后:“……心脏病的手术更重要吧?”虽然不确定到底是什么病,但应该是。 他们这些年见了不少现代的名医,仔细描述过当年的症状,大概确定了一个范围,几个选项,只需要拍个片子就能看到。 可惜鬼只保留了当年的外形。 夫妻俩也不想研究医学问题,一起出去玩枪和沙漠飙车去了,不必细究原理,反正把一群认为安史之乱源自李世民的人捆在剧院里看一千部烂片,提供了很多能量,车内的蓄能池充满,足够飙好几天的。 不知道这些科学家怎么搞的,现在还有一些独轮小怪物——机械的,充满能量之后往沙漠里一扔,就满地乱滚,打中就停下来,非常好玩。 第423章 番外 曹操没有走 曹操自是不肯坐以待毙。从看完《阴律》、又探听了一下执行性开始, 他就一直在筹划如何保全自身。在乱世中保全自身和在治世中保全自身截然不同,在一个有法律的国度中,要想脱罪,只需要针对一个人。 那就是负责编撰法律, 有法外之权的人。要想打动这个人,对别人来说, 或许是不容易, 但对他来说不算太难。 第一,我承认屠城这件事不太对, 但有其必要价值。 第二, 我对于屠城者应该下地狱这件事表示无条件赞同。 第三, 单纯的下地狱似乎对于受害的无辜魂魄——直接称呼为魂魄倒免去了贵贱之分——没有任何帮助,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第四, 晋得位不正, 又即将毁灭,眼前的乱世将到来, 我建议阎君提早做好准备,胡人入主中原后做的事, 会比春秋战国时更为混乱和残酷。你们需要有人探查民间情况,盯紧并控制住地府的风向, 观察族居的人们有。 好巧不巧, 每逢乱世,道德标准都会相应放松一点——有饭吃的时候吃人肉是死罪,饥荒时就相应的放宽松些。 之前有不少人趁乱世找准定位。 曹操也已经听说过地府的良好风气, 如果有人发现了一个应该创建的部门,一个需要重视的项目,一个需要新建的地狱,那么这个地狱基本上就能交给这个人来负责。 现在情况也是一样的。 阎君:“这是什么意思?” 曹操:“人间谋反成风,有些人在人间没有谋反,到了阴间反倒蠢蠢欲动。我听说地府每年都要平定几十起小型动乱。” 阎君们无奈的后仰:“这倒是不假。”很弱,也不知道也这些人怎么想的,几百个鬼魂、上千个鬼魂,连御风飞向都磕磕绊绊,就敢玩什么振臂一呼应者如云。 这帮死鬼还相信搏一搏可以称王称霸呢。虽然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话说的也很对,但是地府这里选官不按照家世背景划分,骨血种姓也不存在——那是得有**才有的东西。 曹操提了采风使,不意外的得知现在也有,就是没什么用。 阎君:“只有…一位阎君爱看这些东西,屡看不倦。并未在其中发现什么玄机。” 嬴政皱眉,心说我没有发现什么玄机,分明是他们收集情报不利。所有的消息都应该追本溯源,消息的源头也不追查出来,就把谣谚记录下来呈递上来,不结合当地姓氏和人物背景,当然看起来令人迷茫。几次申斥他们,但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下,可是还有不少事压着忙不过来,想要抽调人手过去负责,也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且不是很必要——等谋反再镇压也不迟。 地府原本学着人间的样子,同步设立了采风使,每年杂乱无章的报上来一大堆各地的民谣——其中还掺杂着商家广告和邻居吵架编造的歌谣,因为过于押韵顺口,传唱度就很高。阎君们一开始还努力看这些谣谚,想看里面有没有类似于人间的谶语,翻来翻去没发现重点,到现在只有祖龙爱看。 要说敏感的酷吏,那是真的很多,别说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凭空想像才是他们的本行,放在这里有一点不适用。反倒是曹操,非但知道君王应该做什么,松弛有度,还极其敏感能搜出衣带诏。 这次见面会谈之后。 突然出现的新一名采风使,他统辖所有的采风使。 曹操消失的无影无踪,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投胎了还是下地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身份,还有焕然一新的作风,不与故人相认的保证。就让所有人都认为地府秉持正道,所有屠城的人都无可避免的下地狱——然后他可以无限期的不去投胎,又能避免争议。 官方的舞弊,有争议又想要留用的人,都无限期押后投胎时间。只要不自己违自己定下的法律,就不会动摇地府的根基,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爱才所放开的缝隙虽然不太好,但不是特别不好。 在多年以后,才知道这叫‘社会性死亡’。反正人们都知道曹操下落不明,倒是没听说有人再追问他的下落,只是有不少皇帝表示了幸灾乐祸的惋惜。 自由散漫的小采风使们都是崇尚自由喜欢记录事情但不热爱功名利禄的文人,和他稍微磨合了一下,因为这位空降的官员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能在投壶上压制他们,小采风使们挠着头,无计可施,迷惑的按照他给出的标准进行记录。以前只记录听到了什么谣谚。 现在有了标准单据,再记录时要按表格整理出来:在哪儿听见的、听谁说的、大概的传播范围。 然后采风使中另一批人去负责追根溯源,研究某些谣谚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