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卖油娘与豆腐郎在线阅读 - 第173节

第173节

    夫妻两个吃了饭之后,先把泰和哄睡着了,然后也一起歇下。

    黄茂林先醒过来,外头还热着呢,且梅香上午的模样吓到了他,他也不敢离开,就一直守在堂屋里看账本子。

    梅香带着泰和一觉睡了好久,等起来之后才彻底恢复,头也不晕了,也不犯恶心了,没感觉到燥热。

    泰和起来之后按照惯例先喝奶,然后就要下地去玩。

    梅香看了看太阳,没有晌午那么吓人,让王聚宝和贵仁一起跟着泰和。

    黄茂林让细月把吊在水井里的那个西瓜切了,给前院儿也送去一些,众人一起分吃。

    等到太阳快落山了,夫妻二人带着泰和一起出门了,先去给青莲买了一些上学用的东西。两口子不识货,那什么竖笛、围棋,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叫好。

    但黄茂林知道一个道理,人不识货,钱识货,只管买那贵的就是了。

    梅香偷偷笑话他,“一看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暴发户!”

    黄茂林咧嘴,“店家最喜欢我这样的!”

    等买过了东西之后,夫妻二人先回韩家接了女儿,又去学堂接了儿子,然后一起慢悠悠往回走。

    一路上,青莲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一会儿说李先生知识渊博,一会儿说李先生弹琴好听。

    慧哥儿在一边插嘴,“李先生家的儿子孟大郎今儿头一天去我们学堂里,学问扎实的很,舅舅问的功课,就没有他答不上来的。”

    黄茂林摸了摸大儿子的头,“既是个好孩子,你就与他多来往,请教学问也好,多交个朋友也罢,他们母子远道而来,我们也该尽些地主之谊。”

    一家四口说话的功夫就到了家,慧哥儿进门后先帮着劈了些柴。

    这是黄茂林规定的,每天要帮家里干些活。挑水劈柴扫地,不拘什么都行。一来免得养懒了身子骨,二来也知道生活的艰辛。

    青莲也帮着梅香一起收衣裳,一一叠好之后放到柜子里。

    等做完了这些事情,兄妹二人一起读书去了。

    自此,青莲也开始了每日外出读书的生涯。好在韩家离得近,倒不费事。黄茂林每天早晚接送两个孩子,其余时间要么在家里陪着梅香,要么就到处跑生意,一家人的日子清净平和。

    青莲不在家,梅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泰和身上。

    泰和长得飞快,才几天的功夫就走得稳稳当当的了。伴随着他走路稳当的过程中,梅香发现了一件让她吃惊不已的事情。

    才刚刚一周两个多月的泰和,一只小手就能轻轻松松拉得动二三十斤重的东西。

    头一回看见泰和把太师椅打翻,一只小手拉着到处跑,梅香吓得赶紧过来夺下了椅子,又看了看儿子的小手,上面也没受伤。

    梅香对着泰和的小手吹了吹,“乖乖,疼不疼?这椅子这样沉,你拉它做甚?”

    泰和听不懂,冲着阿娘嘿嘿直笑,又要去拉椅子玩,梅香这才发现那沉重的太师椅在泰和手里就跟个小板凳一样。

    梅香的心顿时揪到了一起,难道这孩子也是个大力气的?老天爷,这可怎么是好!

    等黄茂林回来之后,梅香立刻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黄茂林没有吱声,先逗着泰和拉着椅子跑,又让他拉更重的东西。逗了一会之后,黄茂林才相信了梅香说的话。

    他见梅香一脸忧色,忙着安慰她,“不用担心,泰和是个男孩子,力气大一些也无妨。我们好生教导他,让他不要随意欺负人,力气大一些也不是坏事。”

    梅香想到了自己幼年时候的经历,“我小的时候因为力气大,阿爹阿娘从来不敢让我出门,怕我打伤了人家,又怕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泰和虽然是个男孩子,也不知这事是好是坏。”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不要急,他还是个小孩子呢。小娃儿有时候爆发力大,长一长说不得就正常了。”

    黄茂林一再相劝,梅香这才暂时把这事情丢在一边。

    才操心完了泰和力气大的事情,这小家伙又开始给梅香找新的麻烦。

    他除了力气大,吃的也多,跟同龄人比起来,他两天吃的东西抵得上人家吃三天的。

    这也就罢了,家里又不是养不起,多吃一些身子骨长得结实。

    除了这些,泰和的小脑袋瓜子也精的很。你看他虎头虎脑,不知道的人以为这孩子憨厚,其实就是个小精豆。

    家里谁也别想瞒着他吃东西,但凡闻着点味儿,他就能把吃的东西翻出来。因他年纪尚小,许多东西还不能给他吃。哥哥姐姐有时候背着他吃点心,他一听见人家嘴巴动,立刻跑过来仔细查看。

    慧哥儿和青莲立刻紧闭着嘴巴一动不动,泰和仍旧不相信,非要扒开哥哥姐姐的嘴巴查看一番。若发现你嘴巴里有东西,立刻要掏出来。有时候哥哥姐姐不肯让他查看,他就对着人家的脸呼呼拍两下。

    泰和不让家里人背着他吃东西,他自己却偷偷吃东西。

    柜子里面有许多点心,因慧哥儿和青莲大意,拿点心的时候被泰和看见了,这可了不得,他的心就挂在上头,无时无刻想去拿东西吃。

    梅香没有办法,把点心换了地方,要不了两三天又被他发现了。

    梅香气得和黄茂林抱怨,“这孩子嘴巴真馋,整日又没饿着他,见了什么都想吃。”

    黄茂林抱过儿子,对着他圆圆的大脑袋亲了两口,“小娃爱吃,才能长得更好。”

    泰和见阿娘总是把点心换地方,他也学精了,一旦找到放点心的地方,自己偷偷拿一些藏起来。

    有时候他能记得起来,趁着人不注意拿出来吃。但小娃儿记性差,经常忘记,那点心就放坏了。

    到后来梅香干脆不在家里放点心,每次少买一些,回来分一分,全部吃光。

    你以为这样就能难倒小泰和吗?

    他自己要出门买!

    泰和渐渐知道了钱可以换东西吃,故而时常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去抽屉里找钱,然后让阿爹阿娘抱着他上街。就和当初慧哥儿小时候一样,凡是他进过的店铺,再次走过门口,一定要进去买些东西才行。

    日子呼啦啦的过,一眨眼到了中秋节。

    这是一家人头一回在县城过中秋节,梅香异常重视。

    节前两天,梅香去点心铺里买了些上好的月饼和糕点。往叶氏那里送了一些,豆腐坊和油坊里送了一些,又往左邻右舍以及黄茂林的那些生意伙伴那里送一些。

    当然,各处也都有回礼。特别是叶氏那里,明朗收到了许多人送来的礼,叶氏除了送给张县尉家,也只能往女儿这里送了。

    中秋团圆日,黄炎夏忽然有些想回家,他的根在平安镇,平日倒也罢了,一到年节就会想回去。

    今年端午节的时候,因为水玉坊里太忙碌,他还要帮着黄茂林带徒弟,也没工夫想回家的事情。

    这回中秋节,水玉坊已经能周转的开,徒弟们也渐渐能做许多事情,黄炎夏就萌生了想回去的意图。

    黄茂林与他商议,“阿爹,要不我把阿娘和弟弟一家子都接过来,咱们一起过个中秋节。等过了节之后,茂源一家子人就回去,阿娘若是愿意,留在这里也使得。水玉坊里暂时还离不开您呢。”

    黄炎夏叹了口气,“人老了就是这样没出息,总惦记着落叶归根。你说这县城里多好,整日人来人往,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想吃什么都有,想穿什么都能想得到。但我时常还是想回大黄湾,惦记那几间破房子。”

    黄茂林笑了,“别说阿爹,连我都经常想回大黄湾。我在那里长大,时常做梦能梦见那个地方,不管是镇上的屋子还是县里的宅子,梦里面从来都不会有,只能梦见老宅。”

    黄炎夏也笑了,“那是你最初的根,忘不掉也是正常的。”

    黄茂林托人往平安镇带了信,八月十五那天上午,黄茂源自己驾着车,带着妻儿和老母亲一起来了县城里。

    泰和满周岁的时候,杨氏带着二房一家子来过,这回是熟门熟路,也不用人接。

    中秋节那天早上,水玉坊照常营业,半上午的时候都关了门,所有人都去黄茂林家里过节。油坊那边,韩明辉兄弟二人被叶氏接走了。

    梅香提前让家里人买了充足的鸡鱼肉蛋,准备好生过个节日。

    黄炎夏等人先到,梅香亲自上了茶点,“这些日子辛苦阿爹了。”

    黄炎夏摸了摸泰和的小脑袋,“你也辛苦,给我养了这几个好孙子。”

    泰和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看着旁边茶盘子上的果子,黄炎夏连忙拿了一块软和的东西给小孙子吃。

    梅香打过了招呼之后就去厨房,让慧哥儿和青莲一起在这边陪着阿爷说话。

    今儿要做两桌酒席,黄家自家人一桌,黄茂坚昨儿已经回老家去了,外头剩下的伙计们和下人坐一桌,王妈妈带着几个丫头到时候在厨房里吃。

    梅香刚和王妈妈把菜色定好,黄茂源一家子到了。

    梅香和黄茂林一起出门迎接,把二房一家人引进了正房。

    双方互相厮见行礼,然后各自落座。梅香问候了杨氏,杨氏也客气的问候了梅香一家子,还让梅香转达对叶氏的问候。

    说过了客气话之后,梅香让慧哥儿带着榜哥儿去玩儿,红莲要跟着梅香一起去厨房帮忙,堂屋里只剩下黄炎夏夫妇和黄茂林兄弟。

    黄茂林问黄茂源生意情况,后者大略说了说,总归是没有太大起色,自然也没有退步。

    说过了生意上的事情,又说田地,这是黄炎夏比较关注的。

    黄茂源认真回答父兄的问题,“今年收成还可以,这回是各家都在田里忙活着呢,等回头租子都收上来了,我给大哥送过来。”

    黄茂林点头,“田租的事情不着急,你如今还是两辆车吗?杨大郎干的如何?”

    黄茂源看了一眼杨氏,见杨氏把头转向一边喝了口茶,也不避讳她,“大郎干的还可以,我上个月又添了一辆新车,这回找的不是亲戚。”

    黄茂林点头,“只要可靠就行,未必一定要用亲戚。”

    杨氏许久不见黄炎夏,关心的问候他的生活,“当家的身子骨可好?我总在家里担心你,你如今也上了年纪,可要保重身子。”

    黄炎夏点头,“你放心吧,我好得很。豆腐坊里又有伙计又有徒弟,我只动动嘴皮子就行。吃穿上头茂林和他媳妇周到的很,就是认识的人少,没个说话的。”

    杨氏笑了,“老家的人如今都羡慕当家的,到县城里享福来了。”

    黄炎夏想到前几日黄茂林跟他说的话,问杨氏,“你在家里也无事,愿不愿意留在县城里跟我一起住?”

    杨氏瞟了一眼黄茂林,“我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

    众人都知道杨氏的心思,她想留在这里。整个平安镇的人背地里都窃窃私语,后娘就是后娘,黄掌柜发达了搬去了县里,把亲爹接走了,后娘还留在老家。外人可不管黄炎夏是不是来帮黄茂林带徒弟的,人家只觉得他是来享清福。

    杨氏刚开始也没往这上头想,等流言传到她耳朵里,杨氏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今日黄炎夏这样一问,杨氏立刻心动了,但又怕黄茂林不同意。

    黄茂林心里明镜儿似的,立刻接口,“阿娘若是不嫌弃,就留在县城里跟我们一起过。”

    杨氏尴尬的笑了笑,黄炎夏帮着解围,“孩子们的一片孝心,你就留下吧,跟我一起住在水玉坊,我独自一人住了间大屋子,你留下帮着给大伙做饭,只洗我一个人的衣裳就好。”

    杨氏见他们父子都这样说,这才就坡下驴,“那我就留下了,别的不说,做饭我还是会的。”

    黄茂林眯着眼睛笑,“那就有劳阿娘了,我给阿娘开工钱。”

    杨氏连忙摇头,“不用不用,不过是做饭罢了。”

    梅香正好带着红莲进来,也跟着说客气话,“那就要劳累阿娘了,本该我去的,只是家里孩子多,我也走不开。若是让下人去也不合适,显得我偷懒似的。以后我每日打发个丫头过去,给阿娘打下手。”

    杨氏笑眯眯的客气,“不妨事,我在老家也无事可做。榜哥儿每日去读书,家里的事情红莲都能操持的过来,我这把老骨头都养懒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吃茶吃点心,一边说闲话。

    黄炎夏看着满屋子的儿孙,心中无比熨贴。

    杨氏看到虎头虎脑的小泰和,心中羡慕不已。榜哥儿都这么大了,红莲也没说再生一个。

    红莲心中也叫苦,她如何不想再生两个,可她就是怀不上,能有什么办法呢!

    榜哥儿许久没见哥哥和妹妹,跟着一起在大伯家里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