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双叉岭太白救难,两界山三人显威
却说这唐长老灞桥折柳,与大唐君臣分别之后,带着那九环锡杖、紫金钵盂,穿着锦斓袈裟,带着两个从者,骑着一匹白马,自往西行。 第一战,便是这陈仓宝地法门寺,众僧接了都是礼遇崇拜。要知道大唐的和尚,里边有十分之一是正常的,剩下十分之九都是些偷偷的饮酒吃肉的破戒僧,他们没有慧可那般境界,却拿着慧可流连市井的经历做幌子,各个脑满肠肥,十分可恨——若不是有这一班人,历代天子何苦屡屡灭佛。 但剩下那十分之一,都能明白唐僧此去对佛门的意义,哪怕没有取回真经,也留了个话头,叫众僧与人辩论是能说出一句“三藏法师为求法不避艰险”来,是以都十分礼遇。 一来是为日后唐僧回来,分享胜利果实做准备,而来,也是叫他那两个仆从收心,让他们好生服饰唐僧,事成之后有天大的好处等着。 就这样,唐长老说出了那句“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之后,再次启程。 一路上,巩州、汉四郡、河州卫、玉门关的守将官员都是礼遇有加,又是斋饭又是干粮地赠送,其中巩州官员最是有心,去了些银钱给唐僧。 “三藏法师出家人虽然不要使钱,但你这两个伴当却要盘缠对付——再是斋僧的善男信女,也没说把向导仆役的饭一起供了的。” 这一番做派,直叫两个仆役好像打了鸡血,暗道唐长老既然这般大名气,自己两人辅佐他,却不也沾光?待这一趟辛苦之后,回来还不是要升官有官做,要发财有钱使? 想的倒是挺好,唐僧得他们一路尽心照料也是安稳,可惜,他们低估了西行路上的凶险,哪怕没有满天神佛布置下去的劫难,光是天然灾难、天生妖怪,也够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受得了。 这不,刚出玉门关,便有灾殃来也。 前几日,那陈国公、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的大军刚出去,原来刺王杀驾的外域刺客查清楚了,正是那高昌国人,当下便点起大军,要灭那姓鞠的高昌国。 再往前,是王玄策、骆宾王带领的使团,往西域诸国一路往前的,只是他们人多,加上没到一地便要应酬,故而超不了唐长老多远。 但哪怕有两伙人过去了,这附近还是生出了一处妖魔,避过了大军和使团,原来是有心人暗中出手,把这三个妖王并三五百小喽啰都遮住了气息,不叫人发现,只等唐僧来了,再放出来难为他。 西游和封神虽然名声响亮,但说到底,不过是排好的一处戏罢了,司马良三人虽然知道这事,但为了给唐僧凑九九八十一难,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唐僧带着两个从者在这山路正走着,忽然三人连马都落到了陷坑里,三藏法师是唬了一条,两个从者却不慌不忙,只道是哪个猎户布下的陷阱,正要寻处爬出去时,却来了一阵黑风。 云从龙,风从虎,这一妖怪为首的正是个老虎精,大号唤做寅将军,带出来几十个小喽啰,捉到三人以后,正要准备食用,却听到属下来报来了两个好友。 他那两个好友跟他一般,都是四五级的妖物,平素只敢在山里捕食野兽、猎户、旅人,每人有几十个部下,寒酸地紧。 一个是公牛成精,唤做特处士,因此此处靠着大唐,风紧,每日只敢吃素;另一个是黑熊成精,唤做熊山君,他虽然不像特处士那般耐地住吃素,却也不敢下山劫掠,只能撞大运。 此时这寅将军捉了三个人一匹马,正好饱餐一顿,这两个妖王问询也过来打秋风,不过也好在这三人算是朋友,特处士、熊山君都没带喽啰,也算给寅将军面子。 唐长老两个从者被分食了,他自己也是命不该绝,被寅将军留到明天享用,正在浑浑噩噩,不知西东之时,忽然见到一个老翁走了过来,手里拄着的拐杖一拂,便将绳索坏去,又对着唐僧吹了口气,叫他恢复了本性清明,振奋精神。 那唐长老下拜多谢救命之恩,两人说了一阵,那老丈把行李马匹与了他,指明了道路,化作一阵清风走了,只留下一张纸条,上边写着:“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 唐僧这才明白,原来是太白金星前来,于是跨了马,收拾了行李,孤孤单单又往西行。 他在地上走,天空中却有三个人在看着他,见唐僧动身,三个人分出一个中年人下落到这三个妖魔落脚之处,分出一个老年人腾云缀着他,另一个年轻人却上前与太白金星见礼,并得到了一个关键信息。 七十年后,太白金星就会下生此地,就在这玉门关外托生为一位光耀千古的大诗人,二人又交换了许多信息和利益,方才告别。 此时,那三个蠢物已经被老刘头除了,上前与张部长、司马良汇合,随时准备在唐僧面前亮相。 想到这里,三个人还是有点小激动的,虽然在文明之战中神灵不知道杀了多少,三太子、哪吒、弥勒、曹操、炎黄两位公主这些人也打过交道,来到这里各路神仙也见了,但那可是唐僧啊,而且孙大圣很快就能见着了! 正看时,唐长老已经陷入了困境,只见他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边有几条长蛇盘绕。左有毒虫,右有怪兽,三藏孤身无策,只得放下身心,听天由命。 又无奈那马被猛兽气息所摄,腰软蹄弯,伏倒在地,打又打不起,牵又牵不动。苦得个三藏法师衬身无地,真个有万分凄楚,自认必死,无可奈何。 唐长老目前的处境,说头上顶着一个“危”字也不为过,而且马上就要转变为“死”字,却来了救星。 忽然见毒虫奔走,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三藏抬头看时,正是一老、一壮、一少三个儒生——这是拎时改的打扮。 “三位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