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皇后娘娘早上好在线阅读 - 第48节

第48节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影响,历朝历代已经用种种事例说得很明白了。所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军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即使掌管朝堂运行的文官轻视打压武将,但大秦每年岁入有六七成都用于养军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还只是承平年代,一旦打起仗来,投入只会更多,情况最严重时甚至可能翻倍。

    由此也可以直观的看出军队的存在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所以李定宸表现出来重武轻文的倾向,虽然不得王霄的赞同,却颇有一部分朝臣认为没有问题。所以他之前以武备松弛为理由,要求彻查天下军队,同时进行整改,这要求内阁也通过了。

    但也正因为这件事太重要,所以究竟该怎么处理,才一直争执不下。

    而现在,问题还没解决,李定宸却忽然神来一笔,说要裁军,让诸位重臣如何不震惊?

    饶是这两年来已经习惯了这位陛下行事,他们却始终还是摸不准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这样突然的扔下一个炸-弹,让所有人都吓一跳。

    亏得这些朝中高官都没有心疾,否则早晚被他吓出个好歹来。

    按理说,身为臣子,看到陛下如此任性,就该开口劝谏了。但李定宸行事从来出人预料,但却每每能自圆其说,被他锻炼了那么长时间,这些朝臣也多少懂得了一点门道,于是没有急着否定,而是打算先弄明白他的想法。

    王霄在所有人的注目下,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派往各地的御史尚未回来。”所以您也别总想一出是一出,好歹先把这前一件事解决了。

    李定宸摆手,“没回来正好,就叫他们留在当地宣旨。”

    这是……不查了?几位重臣面面相觑,都被这刚升起来的念头给惊住了。其中一部分皱眉担忧,另一部分却生出了别的心思。

    要说军队糜烂成了这个样子,朝中什么都没察觉,那是不可能的。

    朝廷是一棵大树,盘根错节,非常复杂。军队那边之所以能一手遮天,正是因为部阁高官之中有人为他们掩饰和撑腰。

    这一回也是因为李定宸把动静闹得太大,而且看着竟是要对整个大秦的军队一起下手,阵势太吓人,下面的人反而没有遮掩,老老实实让御史查出来了。反正这么大的问题,就算对朝廷来说也十分棘手,一时必然难以处置。

    但现在看来,皇帝有改注意的意思?

    “陛下究竟是怎么想的?”最后是次相颜锦泉站出来问。

    这种只有重臣参加的小朝会并没有那么正式,李定宸没有换大朝服,面前的桌上还搁着备用的茶水点心。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端起茶盏,用茶盖撇了一下浮沫,轻轻啜饮一口,才慢条斯理的道,“就以现在查出来的这些东西来看,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众人沉默。

    他们心里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但谁也不愿意在这个当口说出来,因为说了一旦被采纳就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所以他们都在等皇帝的决定。

    李定宸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这样问,并不指望真的得到回答,因此面对这种沉默,也只轻轻哼笑了一声,盯着茶盏,神色淡淡地道,“朝廷这一回动静那么大,要说下头的军队没有听到风声,恐怕谁也不信。”

    他的脸色陡然沉下来,如同寒冰深渊、暴雨将至,“但他们不惮于被朕知晓!”

    有恃无恐!这就是各地驻军的现状。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朝廷如果真的想处置,那么大秦一半的兵马都会陷入混乱之中,这是朝廷无法承担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朝廷知道了他们的所作所为之后,非但不能动他们,还要反过来给他们补窟窿。

    当然有秋后算账的时候,但眼下总算敷衍过去了,往后的局势如何,谁知道呢?

    但李定宸却不打算按照他们的所想来进行。

    军队里留下这样巨大的一个隐患,他这个当皇帝的绝对睡不安寝。因为这股力量只要联合起来,就有本事把这天下换一个模样,莫说是废立君王,万一被人煽动,就是让这天下换一个姓都不无可能。

    他绝不能让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

    说完之后,他抬起头来,视线一一扫过众人,见他们均低着头,十分恭顺的模样,才随手将杯子往茶碟之中一搁,发出清脆的碰撞声,而后道,“还是先来说说裁军的事。”

    虽然颜锦泉的那个问题仿佛被李定宸忽略了,但朝臣们已经从他这一番话之中听出他决心之坚定,所以这一次没人反对,甚至还有人拱手道,“臣等愿闻其详。”

    “着各地驻军,报上相应裁撤之后所保留的数目,由各地巡查御史监察。”这句话李定宸说得很慢,语气也落得很重,“往后各地的驻军数目,便以今次报备为准。”

    他说完之后略略停顿,似乎在等众人反应,片刻后又道,“另外,以后每年天元节,调一路驻军入京,演习庆贺。”

    王霄是第一个听明白的,他抬起头来,看向端坐在上首的年轻帝王。

    其实以臣子的身份,这样在御前抬头,直视天颜,是非常不符合礼仪的,让御史中丞看到,只怕明日又有弹劾的奏折送上来。但此刻,王霄没有任何退缩的意思,他那样平静的、直白的注视着眼前的人,像是第一次认识了他。

    而后又在其他人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之际,慢慢低下头去,没有让任何人察觉到这短短一瞬的对视。

    几位大臣反应过来之后,殿内立刻响起了低低的惊呼声与议论声。

    李定宸说得简略含糊,但他们都听明白了。

    其实还是在解决天下军备糜烂之事。

    让各地驻军自己上报保留的人数,也就相当于是给了他们一次机会,愿意对此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既往不咎。同时也相当于让他们主动将自己吃了多少空饷,军中实际上还剩下多少人这些情况汇报上来。

    简直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之计,令人不得不叹服。

    本来是一件无解之事,李定宸却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绝妙的解决方式。他将选择权交出去,看似朝廷忍气吞声,但却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这个决定对各地驻军而言,是诱惑和风险并存的,势必会将隐隐有联合态势的各地驻军重新分化。

    如果他们选择服从朝廷的命令,就等于将自己的罪证拱手送上,要承担秋后算账的风险。若拒绝朝廷的命令,或者谎报人数,往后被查出来,那朝廷也就有了处理他们的理由。并且处置了后面这一批人,同样是对选择正确者的警示与告诫。

    再加上每年召一路军队入京演习,庆贺天子诞辰的决定,可以说将后患也解除了。——到了京城,军队究竟有多少人自是一目了然。而想要以老弱病残充人数的做法也不可能奏效。

    而且,入京演习同样也是对各地驻军的一种保证,既然还有后续,那么秋后算账的可能就降到了最低。何况整个大秦除了四京之外,分为十三路,这入京演习且得慢慢排,就是秋后算账也没那么快。

    可以说,小皇帝是自己退了一步,从而将整件事情都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几位重臣被召集过来时,本以为因此事而辍朝的小皇帝必定暴怒不已,谁能想到短短时间内他已经想到了解决之法?也不知道这半天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开了窍。

    李定宸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等到殿内的声音低下去,才开口问,“诸卿以为如何?”

    这些大臣还能说什么?只能心悦诚服的说一句,“陛下圣明!”

    “那就着翰林院拟旨吧。”李定宸道,“此事交由内阁处置,想来诸卿不会让朕失望。”

    这最后一句敲打,又让心里有鬼的那几位凛然。

    他们暗地里那些事情,小皇帝未必都知道,但猜到京中有人里应外合是必然的。这个时候,就算想做什么,也必须要三思而行,十分谨慎。与其费这个功夫,倒不如配合小皇帝,主动把这一页揭过去。

    不过……刚刚那一瞬间,他们被皇帝的气势一压,几乎有回到世宗朝、面对的是那位一世雄主的错觉。

    从殿里退出来,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失去了谈论的兴致,默然回衙当差去了。

    回内阁的三个人之中,王霄走在最前面,杜卓华作为王党紧跟他的脚步,而颜锦泉也十分自觉的落在了最后,远远的跟着。

    杜卓华回头看了一眼,见颜锦泉离得远,没人能听见他们说话,才低声对王霄道,“王相,陛下自大婚之后,数次对朝事插手,动的都是军队啊!”

    不论是一开始手笔青涩的练兵和弄马球比赛,还是现在的近卫队,裁军,处处都着落在军队上。

    这固然是因为文臣这边有王霄压着,插手的机会太少,但皇帝表现出来的这种倾向,还是让跟王霄理念一致,不希望皇帝过分重视武事的杜卓华十分忧心。

    不怕小皇帝是用这种方式巩固自己的皇权,就怕他还想着打仗!

    第79章 这是资敌

    小皇帝的心意,王霄自是比旁人都看得清楚。

    这种内心的忧切,他虽然没有表露在脸上,但杜卓华是他一手扶持上来的臂助,彼此之间政见相同,自然也更能领会他的想法。见王霄不说话,便道,“陛下年幼,难免喜威势、重武力,咱们身为臣子,该多劝谏才是。”

    “圣心独断,岂容置喙?”王霄终于开了口,却是慢腾腾的说出了这八个字。

    杜卓华眉头一跳,正要细问,然而内阁官署已在眼前,而本来远远缀在二人身后的颜锦泉,也已经快步赶了上来。见此情形,他也只得作罢,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接下来内阁要忙着往各地发明旨,晓谕裁军之事,忙得脚不沾地。而三位阁老虽然都有各自的房间,但总有负责整理各种文书的书记官、通政司的官员和殿中省的内侍进出,根本不是说话的地方,杜卓华满心的想法,却始终找不到机会开口。

    等散了衙,王霄又是第一个离开的。杜卓华追出去时,已经不见了人影。想上门求见,可到了他这个身份,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人盯着,与其他重臣的交往更要时刻注意避嫌。在衙中说两句话还无碍,跑去登门拜访王霄,那明日京中必定遍传此事。

    再说,杜卓华虽是王党,可到了他这个地位,自重脸面,也不愿再做众人眼中的“攀附”之事。

    何况他听下头的人禀报,王相闭门谢客已久,不管是真心如此还是做给皇帝看,只怕都不会轻易破例,去了也只会吃闭门羹。

    这么一想,也只能歇了念头,自己召了几个幕僚和亲信,在书房里商议至半夜。

    小皇帝这种势头,自然是要遏制的,不过究竟要怎么做,从哪里入手,还要不将自己牵扯进来,杜卓华就有些头疼了。

    虽然下面的人各有心思,但在裁军之事处理完毕之前,却都不会有什么异动。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朝廷虽然陷入忙碌之中,气氛却始终平稳,就连底层的官员和文书们都能察觉到,朝中气氛不似之前那般紧绷了。

    有路可以走,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孤注一掷去冒险。所以虽然对小皇帝到底有几分诚意十分怀疑,但各路反馈回来的,却基本上都是好消息。大部分驻军都愿意提供“裁军名单”,解决此事。

    而有了一家同意,其他观望的人便也纷纷解除戒备,跟上了这一波形势。这个时候,就算心里还有别的想法,也没有另一条路能走了。

    李定宸兵不血刃,就将一场危机化解于无形。

    剩下的事就顺理成章了。

    数月之后,各地的数据发回京城,归拢到了内阁,然后内阁三位大臣带着这封奏折,联袂求见李定宸,又跟他关在一起开了一下午的小会。

    因为绝了用老弱病残充数的路子,情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糟糕。

    除了九边,其他驻军基本上都已经名存实亡了。

    大部分地方实际上拥有的兵员,只堪堪足够满额的一半,好一些的有七成,最糟糕的只有三成。而每一年朝廷的粮饷,却从来都是足额发放的。多余的都去了哪里,自不用说。

    但李定宸说到做到,看完之后虽然脸色不好,但还是对这个数据点了头。不管是真是假,下面报了那么多,以后就得有这么多人。确定他没有秋后算账的意思,三位阁臣也不由放松了少许。

    李定宸见状,便道,“少了这几十万人,想来往后国库每年当可省下上百万军费了。”

    杜卓华连忙道,“陛下,话虽如此,但各地却不能没有驻军震慑。如今裁撤了人员,将来只怕还是要慢慢添上。这笔钱,却是不能轻动的。”

    “为何要添上?”李定宸神色冷淡,“既然如今这些人能镇压各州,将来自然也能。既如此,又何必空耗钱粮?”

    这话说得有些诛心,但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军备废弛之事,也早有端倪,是这一百五十年的太平日子,一点点滋生出来的。从前给足钱粮,真正做事的其实也只有这么些人。既如此,凭什么说他们守不住?

    不过是在地方负责治安纠察而已,又不是戍守九边。

    以前皇帝不知道也就罢了,就是被下面的人糊弄了,也只能咬牙忍了。如今既然查实,而且已经把腐肉割掉,又怎么可能再眼看着它长出来?

    王霄就从不纠缠这些小节,他上前一步,沉声道,“陛下,各州之事虽然情形严峻,但只要按照圣命处置,倒也不难。难的是九边。”

    “王相此言何意?”李定宸果然立刻被转开了注意,问道。

    王霄取出另一份密折递上。

    李定宸翻看一看,顿时又惊又怒,没想到情况竟已坏到这个地步了。他的脸色逐渐严肃起来,沉着脸将一本薄薄的奏折翻完,记住了下面那个名字,对王霄道,“此国之肱骨,当护持之。”

    王霄微微一愣,然后才躬身道,“臣领旨。”

    他没想到皇帝第一在意的不是奏折之中的内容,而是送上这份奏折的人。这般爱护之心,若是让余敏程那个一腔热血的小子知道,只怕真是为他抛头颅洒热血都甘心。

    王霄再次感觉自己从李定宸身上看到了类似于世宗皇帝的东西。

    但那并不值得高兴。

    世宗皇帝李长聿,王霄从不否认他乃一代英明雄主,令许多良臣悍将诚心追随。然而过于霸道,听不进臣下的意见,独断专行,导致的结果就是永初末期长达十数年的朝纲崩坏,万事皆决于帝心。偏偏皇帝喜怒不定,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有几年时间,朝政一度陷入废弛!

    作为亲身经历,亲眼看到这一切发生的人,王霄直至如今仍旧心有余悸,他偏向保守的政见,可以说一大半都是源自于此。

    所以看着李定宸越长越像那一位,王霄心中滋味可想而知。他明明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帝王标准去教导他,可李氏的血脉天性如此顽固,师生之间的气氛从来没有愉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