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三章:第一个五年之计
虽然大厅中的那些武将不懂赵文所说的,可是最后的那一个每个银币能赚三分银子他们却是能听懂的。 “大人,这样一来,那咱们岂不是铸造的银币越多,赚的就越多?”赵大牛一脸呆滞的看着赵文,他实在是想不到赵文是如何想出这样一个办法的。 赵文看着赵大牛,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你说的没错,咱们铸造的银币越多,赚的就越多。如果咱们的银行中用户越多,那咱们的银币就能快速的流通出去。所以说啊,银行的用户数量关乎着咱们银行的发展。” “大人这个办法实在是高明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赚这么多的银子,实在是高啊。” 刘文众终于想明白了过来,他眼睛一亮,一脸兴奋的对着赵文说道。 “这银行的名字就叫做大明银行吧,从明天开始,召集工匠,先在宣镇中将银行的总部盖起来再说。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赵文一拍桌子,指着刘文众,掷地有声的道。 “对了,之前我让你将我从遵化弄回来的百姓当中那些有手艺的人都挑选出来,你办的怎么样了?” 刘文众道:“回大人,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其中擅长种地的在十二万左右,会木匠活的有五千多,会泥瓦匠活的有两万多,会打铁的有差不多八千吧。” 赵文从遵化弄回来的百姓基本上都是些农民,所以这十五万人中除过小孩之类的基本上都会种地。 “除过会种地的,其他的人你将他们挑选出来。我准备弄个施工队,这些会泥瓦匠活的你都给我集中起来,到时候就由他们盖银行。用不了的人手,你安排他们去修缮一下城墙。 再还有,宣镇中的地面也要重新铺,全都用水泥铺。城中的总兵衙门等各个官衙都要翻新,还有军营,也全都给我翻新。 挑选出来之后,剩下的这些百姓都给我迁到城外去,让他们去开垦城外的荒地。告诉他们,开垦的荒地只要耕种三年,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至于农具粮种之类东西,咱们可以先提供给他们,等他们粮食丰收之后,再还给咱们也不迟。” 如今的赵文不差钱,在这些方面上赵文也舍得花钱。毕竟这以后就是自己的基业,不好好的经营一番,倒也说不过去。 “对了,这银行的事情解决了,现在咱们该谈谈宣镇的发展了。这宣镇不像龙门堡那么点大,这地方一大,管理以及发展就难了起来。所以,这宣镇以后该如何发展,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赵文端起桌子上的茶水,润了润嗓子,朗声说道。 刘文众皱着眉头,沉声道:“大人,如今的宣镇虽然太平,可事情也非常不少。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民生问题,刚来宣镇的时候,我带着人将宣镇摸了一个遍,发现这宣镇里面有很多军户百姓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民。 如果这些军户百姓不处置的好的话,那对咱们以后的影响非常大。” “你说的非常有道理,如今宣镇中的几个厂子正在建设,以后可能会有不少的空缺,我想着将这些穷苦百姓都招到工厂中去做工。 我打算建造几座炼钢厂,兵器厂,被服厂,玻璃厂。这些工厂建设起来,到时候估计能将宣镇中大部分的百姓都能招进来。” 赵文揉着太阳穴,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 “可是大人,这些军户百姓基本上都比较喜欢种地,当初在宣镇招募水泥厂工人的时候,愿意去工厂做工的都没几个,现在他们回去吗?” 齐青田倒是不太认为这些百姓会乖乖的进去工厂做工。 尤其是现在的这些军户百姓都已经得到了土地,这样一来愿意进工厂做工的更是不多。 “嘶,这倒是个问题。但咱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这工厂是必须要建的,至于这些百姓,我看还得宣传。过几天,安排一下,找一些能说会唱的,去城里城外好好宣传一下,要让他们知道去工厂做工的好处。”赵文皱着眉头,缓声说道。 “大人,我看根本就不用这样麻烦,你现在是宣镇总兵,这宣镇地界,所有的军户都会您管,只要您一声令下,他们敢不从吗?谁要是不从,直接将他们的土地再收回来不就成了?” 宋虎站了起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就是,大人,这些军户愚昧无知,不懂做工的好处。有时候,您就是说破天了,他们也不见得会信。 我看虎子这办法不错,先发个通告下去,让这些军户百姓每户最少出一个男丁,去工厂做工,到时候得了好处,他们自然会去的。”赵大牛也急忙帮腔道。 “这个办法行,可以试一试。”赵文看着赵大牛和宋虎,点了点头,“对了,我想问一下你们,你们希望五年后的宣镇发展成什么样子?” “什么样子?嘿,当然是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啊。” 沉默已久的刘五轻笑一声,缓缓说道。 “大人,我倒是希望宣镇中荒废已久的社学能开设起来,毕竟治理地方少了读书人可不行啊。”刘文众是读书人,所以对读书这一方面倒是颇为上心。 “大人,我觉得……” “大人,我觉得……” 一时之间,大厅中所有的人都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赵文看着大厅中议论纷纷的众人,缓声道:“你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刘先生,让他记下来,到时候交给我,我把里面那些能在五年之内实现的挑选出来,然后将其定为咱们五年的发展目标。我把这一目标叫做第一个五年计划,你们看怎么样?” “好,这个办法好。” “这个办法是真的好。” 当夜晚将临时,赵文坐在总兵府的书房中,翻看着刘文众送来的册子。 “要让所有百姓都能吃上饭,住上房,穿上衣。这个计划五年内能实现,留下。” “把龙门军发展到五十万。这是什么狗屁,五年发展五十万,这根本不可能,发展个十万还差不多。这计划不行,删掉!” ……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当赵文将册子整理完毕之后,已经子时了。 赵文打了一个哈欠,将册子合上,揉了揉眼睛向着外面而去。 “唉,这地方变大了,事情也变多了,以前的事情一两个时辰能处理完,现在没五六个时辰就别想了。这一天天的,也太忙了。” 赵文走在总兵府的青石板路上,一脸疲倦的说道。 第二天,刘文众就带着一帮子人在宣镇中转悠着,寻找着盖房子的位置。 找来找去之后,刘文众看中了总兵府不远处的一座宅子。 这坐宅子的主人乃是一个士绅的家,只不过之前被赵文抄家了,这宅子也就空了出来。 当刘文众将自己选定的地址上报给赵文时,赵文当下就同意了刘文众的决定。 取得赵文的同意之后,刘文众带人直接将这宅子给扒了,将这片地方彻底的清理干净。 盖的这个银行,刘文众原本想盖一个传统的衙门款式。可这一方案直接被赵文给毙掉了,如今赵文手中的水泥的储存量非常的充足,再加上之前在龙门堡的炼铁厂时,赵文让炼铁厂中的众人加工了很多钢筋。当然了,这些钢筋和后世相比那是远远不如的,但放在这个时代还是非常好的。 有水泥,有钢筋,赵文就想着盖一个后世楼房出来。 也不需要盖的有多高,四五层的样子的就差不多。 于是,在费了几天的功夫之后,赵文亲自为银行画了一张设计图。 当赵文将这设计图纸交给刘文众时,刘文众还非常的疑惑。 这么高楼房,能盖出来吗?于是,疑惑不解的刘文众就带着图纸去请教那些以前在龙门堡中专门盖房子的老匠人。 经过这些老匠人的激烈争论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么高的房子应该能盖出来。 得到准确答复的刘文众就拿着赵文画的图纸,领着施工队开始干了起来。 与此同时,宣镇城中的道路也开始翻新起来。 一车车水泥不停的从水泥厂中运到了宣镇城中。 而赵文则领着几个亲卫,在宣镇城中转悠起来。这一转悠,赵文就发现了不少问题。 转悠了一天的赵文在回到总兵府时,匆匆吃过晚饭之后就钻进了书房当中。 “如今宣镇的这个布局不好,非常的不好。这布局太乱了,乱的不像样子。而且城中的道路年久失修,还没有排水管道。倘若下雨,这城中就会积水。” 赵文坐在书房中,桌子上摊开一张巨大的宣纸,他拿着一根炭笔,嘀咕了两句,开始在上面画了起来。 赵文画的正是宣镇的规划图,如今的宣镇虽然很大,可是因为布局不合理,所以居住不了多少人。 而且,这宣镇城中竟然没有专门进行商业活动的地方。 其实宣镇在一开始建设的时候,就是按照一个军事城堡来建设的。 注重的只是防御能力,这样一来,其他方面难免就会被忽视。 如今赵文将宣镇当做自己的根据地,那这布局就要改动一番。 至于防御问题,凭借着手中强大的武器,赵文并不觉得宣镇能被敌人攻打下来。 “南面的城墙拆了,往南再延伸四里,这宣镇城还是有些小。” 赵文在宣纸上迅速的画出了一个城池的样子,他拿着炭笔,在南面代表着城墙的横线上打了一个叉,顺便在旁边写着向南延伸两里的字句。 “城东的贫民区要拆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好,应该改成商业区,以后将商人都集中在这个地方。” 赵文在东面画了一个圈,上面写着改成商业区。 “西面的住宅区还算可以,但大部分士绅都在那里住着,现在已经空了,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将其拆了,盖成小别院,以后可以当成奖励赏赐给那些立下大功的人。” 赵文迅速的在西面做了一个标记。 “北面是宣镇的防御重点,这里的城墙要比其他方向的高,也比其他地方的厚。这里就弄成兵营吧,而且宣镇的校场也在这里,弄成兵营也刚刚合适。” “南面扩建之后,就弄成普通的住宅区,让城中的百姓都聚集在这里。以后谁要是想在宣镇城买房,也可以在这里买。 而且还要弄出抽水马桶,要是有了抽水马桶,那居民的排泄物可以直接从下水道中排出。 到时候将这些东西聚集起来,可以堆肥。这样一来,种地的肥料就出来了。 算了,明天先给刘文众说一声,先别急着修路了,先将修路的事情放一放。当宣镇改建完毕之后再修吧。” 在赵文的设计当中,宣镇的交通主要是三纵两横,三条纵向主干道,亮条横向主干道。 在这主干道中间就是自己的总兵衙门和总兵府。 而那些厂子,赵文则选择将其建在城外。 赵文原本还想着弄自来水,可是这个时代并没有水泵之类的东西,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当赵文干完一切之后,已经到了丑时了。 将宣纸折叠起来,放好,打着哈欠走了出去。 “是时候开幕府了,不然的话,我可能真的要被累死。” 赵文捏着自己的肩膀,看了看天上的月亮,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在大明,武官在做到总兵这个位置上时,是可以幕府的。 所谓幕府,就是用来辅佐自己,为自己处理事情的一个私人组织,有点类似于内阁。 在明朝嘉靖时期,总督三省的抗倭大臣胡宗宪就开过幕府,徐渭还在他手下当过幕僚。 当赵文要开幕府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一时之间,整个宣镇境地的落魄读书人都动了起来。 大明虽然优待读书人,可真正优待的只是那些举人功名往上的读书人。 至于那些秀才,虽然也有优待,但是根本就没法和举人进士相比。 大部分的秀才家里都很非常的穷苦,很多秀才的生活条件甚至都比不上乡下的土财主。 这些穷酸秀才基本上都是靠着给人写信,写对联又或者是给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当老师。 这些事情的报酬又不是很高,虽然当老师的报酬不低,可是这种工作实在是太过稀少。 所以很多穷酸秀才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着。 如今赵文要开幕府,这些穷酸秀才如何能不兴奋? 这可是一镇总兵啊,能在一镇总兵手下当幕府,那每个月的月俸能低吗?更别说是刚刚抄了晋商家的宣镇总兵赵文了。 再说了,能在总兵手下混,也好过出去给人写书信写对联强吧,最起码稳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