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
如今是自家用,数量也不多,所以先不雇佣其他人。且常家人还是没有雇佣人伺候自己的概念,从来都是能自己做的都尽量自己做。 常喜乐还来不及改进这里的纺车和织布机,他对这些也不过是一知半解,得和木匠们沟通,他提供思路,木将门则想法子实现。常喜乐自己折腾也不是不行,知识得耗费很长时间。这次他只打算提醒一两句,让这些木匠自己动脑琢磨。虽然这个过程会放慢,但是也是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他所会的东西毕竟有限,且这些人想要独当一面,就得学会思考,而不是只会依赖于他。 广大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只要拥有一片适合生长的土壤,就能给诸多惊喜。历史上的那些流芳百世的各类物件,大部分都是这些可爱的人发明创造出来的。 曹二嫂没好气道:“小五真是越发客气了,跟嫂嫂说这样的话岂不是讨打吗。” 常喜乐拱手作揖,一派认真道:“是小弟错了,还请嫂子莫要责怪。” 曹二嫂笑得更欢了,“瞧瞧,我这面子大的,别人恨不得供起来的人还跟我道歉呢。” 大家听到这话也都笑了起来,纷纷揶揄起常喜乐来。 现在常喜乐的名声在稻香县以及邻近县城十分的响亮,不管是那些农具,还是以厚道的价格收米粮、茱萸、油茶果、绿豆、木材等物,都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其实常喜乐收取这些东西的价格并未比其他商人高出多少,而是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里,也不能因为自己打乱当地的经济。因为突然的改变,带来巨大震动,很容易导致当地经济崩盘。 毕竟他没办法经营所有项目,若是其他商人利益受损道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反扑,在其他上头找回来。到最后利益受损的依然是百姓,他多给出的钱也不过是被那些商人以其他方式收走,他还平白树立了对敌。 虽说他现在已经有实力不惧一般的商人,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得了皇帝赏赐的,只要不触及根本没人会动他。但是若真的让人走投无路,那可就不一定了,断人财路等于杀人性命,总有人愿意为利益铤而走险。 所以他只是像那些商人一样,在丰收的时候故意压价,导致了这些农产品的贬值,价格都是统一的,上下浮动不大。 如此一来那些商人虽然心中有所不悦,却也不至于无法承受。 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再加上因他而免税,对常喜乐自然十分感激。虽说常喜乐一直强调桃源村这个品牌,可大家依然不会忘记忽视常喜乐的作用。 所以有些人家甚至会在家里给常喜乐立起长生牌,每天供奉着,希望常喜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兴许是有了外界的对比,常家人面对常喜乐的时候,反倒比从前还要放松。彼此之间经常开些玩笑,把外人神话的常喜乐当做是常人当做是家人看,让常喜乐能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里生活。 否则成天被人当做神一样供着,常喜乐还真觉得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弹被子并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宋挽呈带着妻儿一起在常家蹭了一顿饭,下午就见到成品了。 因为还没有织出棉布,所以用的是上好的麻布和丝绸缝的被面。常喜乐曾试图让大家用被套的形式,这样拆洗更为方便,不用每次还得拆线还得缝。可他觉得如此好的提议,在前世广泛运用的东西,在这里竟然行不通。 大家觉得那样子被子不够平整,也不够贴合,而且不过是缝缝补补几针,又不会累着,便是给否了。 这还是常喜乐的提议第一次被大家否定,心底感慨不是每样东西都适合这里的同时,也为此感到高兴。常家人现在见识多了,比从前更有主意,也就不会盲从,而是学会了思考,如此是个好现象。 被子是按照前世常用的一米八床管用尺寸弹的,又宽又大,足足有十斤重。也不知道这里是怎么回事,所有被子都又小又短,常喜乐每次睡的时候卷一下就盖上不盖下,盖左不盖右的,十分的难受。 如今又不是缺了材料,他可不想委屈自己。 宛娘摸着新弹好的被子,叹道:“这玩意还真是暖和。” 曹二嫂摸着柔软且温暖的被子,也道:“可不是吗,这棉被不比那蚕丝被差,又没用蚕丝被那般精贵不像麻那么糙。这东西一亩地就能种出两百多近三百斤,这还是第一次种没啥经验,等明年肯定比这还要多。这个可比养蚕容易,那些蚕最是娇贵,动不动就完蛋了。而且这玩意还容易倒腾,蚕茧抽丝可比这个麻烦得多。” 宋挽呈也那赞道:“如此好物若能广泛种之,实乃国之大幸。” 常喜乐无不惋惜道:“只可惜不少人还是固守着麻和丝,这东西推广受阻,怕是一时之间难成大器。” 这是裴清云带给他的消息,新东西不易推广,百姓本就良田不多,不可勉强。否则一旦如此,很可能导致一些地方为了政绩,而迫使农人全部种植,结果导致连口粮都没有。 而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们又不乐意去种这些新鲜玩意,还是习惯麻和丝,不想有所改动,如此一来就使得种植棉花的人并不多。 常喜乐虽然知道这是个正常的历史过程,大家终究会见识到此物的好,而广泛运用起来。但是也正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的好处,所以觉得晚一步种植就是损失,所以忍不住感慨。甚至想飞过去敲那些人脑子顽固的人的脑袋,你咋这么傻啊! 宋挽呈之前也听他说过,原本还不知道这东西的好,现在亲眼见到自然也难免感叹。 “罢了,有些人没这个命最早尝到这好处,咱们桃源村知道这东西的好,多种一些便是。” 常喜乐点了点头,里正之前就过来瞧这些棉花,也对此物大为赞赏,确定明年让大家广泛种植。 棉花适合在沙壤土上种植,且十分耐旱。而桃源村有不少为开荒的小土坡正好适合这一特点,到时候可以将那些土坡收拾起来,全都拿去种棉花。 现在大家手里有钱了,每一家可以购买足够的农具,保证人人都能拥有。不像从前经常几家一起购买,不管忙碌还是清闲的时候都只能轮着用,如此就非常耽误工夫。如今不用愁这个了,而且不少人家还买了牛和驴等牲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也就更有余力去开荒。 当棉布被织出来的时候,大家见到更是稀罕。比麻布要软和得多,摸着很是舒服,且感觉更加暖和。 孙婆子十分的得意吹嘘晚上盖的棉被有多舒服,从前一到晚上就冻得人直发抖,汤婆子都不管用,如今把人盖得头上都冒汗。尤其刚晒过之后的被子,晚上睡起来那叫个暖和,第二天早上都不愿意从床上爬起来了。 其实之前常家已经开始用分量不轻的丝绸被,按理来说绝不比棉被差,所以孙婆子一方便确实觉得好,另一方面也是在吹嘘。 且新棉被盖起来确实很舒服,只是棉被盖的时间长了就不美好了,需要重新弹一弹。 现在已经入冬,天气已经冷了下来,常家人每个人都得了一床新棉被和褥子,都觉得非常的暖和。 大家听到更加眼热了,都纷纷表示明年也要种他几亩棉花。 孙婆子道:“你们家不是人手多吗,多开些荒山呗,我们家小五说了,这棉花到时候也收的,而且是这个数。” 孙婆子伸出五根手指,对方顿时瞪大了眼,“这么多啊!” 孙婆子很是满意对方的表情,“而且这东西伺候好了,两三百斤一亩不成问题,这么一来就有得算了。” 那人心底一算,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也不跟孙婆子唠嗑了,直接奔回家去。 当晚就有不少人道常家确认消息,大家得了明确的答复,且还会免费得到棉籽都高兴的回家了,纷纷表示明年开春能种多少种多少。 天气渐渐寒冷,又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来到。 作者有话要说: 说明:这个文里的斤数单位是按照现代算的,也就是1斤=10两,而不是古代的1斤=16两,我脑子本来就经常犯浑,还弄这么个数= =肯定会经常错,所以贪图个方便。 第63章 又一年 过年总是最热闹的时候,今年的桃源村比往年更加喜气洋洋。连村子里最贫困的家庭,都织布做新衣。到了初一那天,每个人都穿得光鲜亮丽的。 除了平常的节目以外,桃源村还搭起了戏台子,大家一起出钱从县里头请来了戏班子! 这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干出的事,现在桃源村也来凑凑热闹,想表达一下心理的激动和喜悦。 桃源村不少人一辈子没有出过村庄,所以也没有看过戏,一得到这消息都乐得不行。戏班子来的那天,老早就围在戏台子下了。而不少外村的,得了消息,也纷纷赶过来了,桃源村人也十分大方并没有阻拦。不过在最前头的必须是桃源村的人,其他村的人都要靠后。 那一天桃源村叫个热闹,一直闹了三天方才罢休。 而常家过年的时候也出了一件喜事,丁三嫂又有身孕了。 常喜旺现在膝下只有一女,如今都三岁了,丁三嫂的肚子一直没动静。 这两年大家一直忙碌着,而且好事连连,孙婆子也就没怎么管这一茬,没给丁三嫂下绊子,可大家心底还是很期盼的。丁三嫂自己压力就很大,毕竟两位妯娌都已经不用担心子嗣问题,就她一个人没有儿子,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 虽说常喜旺也没说什么,对唯一的女儿宠得快上天,可谁又不希望有个儿子继承自己家业。尤其是他们现在这劲头以后怕是越滚越大,若是没个男丁立门户继承,那可就不成了。 丁三嫂心里急,虽然极力的不想表现出来,却依然让大家瞧出端倪。大家也不想给她压力,也就当做忘了这茬。而丁三嫂平时再忙也记得调理身体,没有想到的是竟是在大过年的查出有了身孕。 刚开始丁三嫂只是以为吃肉吃得腻味了,每天都大鱼大肉的,让人闻着都恶心,只能吃些腌菜才觉得胸口闷气被冲散。 因此还被曹二嫂打趣,说她还真是享受不了富贵命,多吃点好东西就受不住了。因为大过年的,大家就顾着乐了,都没往那里想。 丁三嫂的月信一直不太准,这也是她担忧以后没有孩子的缘故之一,所以也并未往那想。 没想到反倒是平日最粗心大意的常喜旺觉得不对劲,而且见丁三嫂吐成那副模样,也不管丁三嫂拦着,趁着外村人也过来看戏的时候,将前来看戏的一个邻村赤脚医生拉了过来。结果一查,竟是怀了身孕! 家里有了新生命,而且还是在这新年里,这可是个非常好的兆头!他们现在有钱,不怕养不了孩子,自然是人丁越兴旺越好。孙婆子当即就给丁三嫂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并表明以后谁有了孩子,都得这个数。 丁三嫂这一胎特别的折腾,每天吐得昏天暗地,整个人病怏怏的,家里的事也顾不上了,工坊的事都是让常喜旺和曹二嫂帮忙照看。常喜旺管事实在不行,最后都落在了曹二嫂身上。如此一来曹二嫂也就更加忙碌,家里的事压根没法出力,又都落在王大嫂身上。 常喜乐见王大嫂太过辛苦,便是提议雇人在家中帮忙干活。 若是平日大家肯定是不乐意的,可现在确实有些忙不过来,而且常喜乐说了,挣钱就是为了花,为了享受,否则何必这么用功。该享受的时候要享受,才有力气做更多的事。 现在日子过得好,大家心里也有了底气,也觉得这话有道理,便是同意了。 雇佣的人是和王大嫂这边相熟的,因为多半是忙活家里的事,受王大嫂派遣,跟他相熟的人最合适。而且这位大嫂为人比王大嫂还要老实,两人可谓臭味相投,也就不用担忧王大嫂太软糯而被人欺负了去。 如此一来王大嫂手底下也有了人,虽然只是一个那种感觉还是很不同的。 王大嫂性子在软,可也忍不住与其他妯娌相比。虽然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可是看着大家都能管着这么多事,难免觉得自己太没用。而现在她手底下也有人了,潜意识里有一种升职了的感觉。虽然王大嫂其实自己并不太明白这是一种肯定,她只知道自个心底很高兴,却并不是因为她干活会轻省很多,而因为别的什么。 宋挽呈夫妻过完十五又回到了桃源村,宛娘和丁三嫂关系好,一回来看到她如此憔悴,还以为是病着了,连忙询问怎么回事,结果一听竟是有了身孕,心里又是替她高兴,又是羡慕不已。 都是女子,自然清楚孩子对女人来说多么的重要。虽说他们的丈夫都是体贴的,可这世的世俗亦是如此,自然十分在意。丁三嫂嫁过来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儿子,心底难免会忧郁,现在虽还不知是男是女,可好歹有了希望。 “我瞧这一胎必是个儿子,我怀我家息哥儿的时候也是这样,特别的折腾。” 在这里要儿子几乎是必须的事,所以大家反而不会避讳男女话题,非常坦承的述说自己想要个儿子。所以丁三嫂听到这话心里十分高兴,吉利的话谁都爱听。 她抚摸着自己的肚子,“希望我这次争气些,能够一举得男。我那口子虽然不说,可他那性子必是想要个儿子跟他一起玩闹的。” “定是没问题的,况且你还这么年轻,总是会有的。只是你得好好养着身体,我方才刚见到你真是吓了一跳。大过年的大家都胖了一圈,你却瘦了这么多,还以为你突然患了恶疾。” 丁三嫂笑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这命就是贱得很,之前怀妞妞的时候,家里不太好,我特别的馋嘴。可现在家里好了,我婆婆和大嫂每天想着法子给我弄好吃的,偏偏我吃什么吐什么。” 宛娘见她虽然瘦了一圈,可精神还是非常好,且大约是怀了孕整个人也与往常不同起来,比平时话也多了不少。 “这世间的事就是这般捉摸不透,哎,也不知我是否还有孩子缘。我这身子骨也调理了很久,可我家息哥儿都这么大了肚子还是没有动静。” 虽说她已经有了儿子,可只是一个还是太少了,以后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可偏偏肚子不争气,吃了多少药都没有动静。 宛娘没有想到,从丁三嫂这回去几天,就觉得身子骨不对劲,一找大夫,竟然也怀孕了! 这对一直五代单传的宋家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宋挽呈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而宋父宋母也亲自赶了过来,还带来了不少补品。因为头三个月怕胎还坐不稳,所以也不急着让她着急回县里,而是从县里头请来一个会些医术的妇人留在桃源村照顾。 宋家两老还备了厚礼送给常家,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常家带来的喜气。否则怎么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可来到桃源村才多久就怀上了,还是在探望了丁三嫂之后发现的。这必然是沾了喜气,所以才会如此。 而且两老实在喜欢常喜盛,宋挽呈虽然聪慧,可家中的庶务是半点不通。宛娘能干,可有些重活女人却不太好干,就算能干传出去也不好听。可有了常喜盛,就完全不用宋家两老发愁了,常喜盛总是能安排得妥当,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比从前舒坦不少。 常家自然不会拒绝与宋家这样人家来往,如此一来二去感情也就更深了。 宋家两老见桃源村住得还颇为舒服,又见宛娘反应得厉害,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回去总是担心有什么闪失,干脆直接到桃源村住了下来临近照看,想着等宛娘胎坐稳了,再一起回县城。 之前修缮小竹楼的时候,里正就让加盖了,因此也不愁没有地方。 只是两老没有想到一住下来就不挪窝了,觉得这乡间生活也极为有趣得很。所以一直到宛娘肚子挺大了才离开,这也是担忧村子里没有好大夫,县里距离这里又太远,怕生的时候出闪失,所以才决定回去的。 丁三嫂这一胎虽然刚开始闹腾得很,可生的时候非常的顺利,恢复得也很快。 所以孩子百日之后,一行人又过来了。 一来是真喜欢桃源村的生活,二来宋母之前找过算命的,算命的说是这孩子是在桃源村这灵秀之地得的,最好在幼时多去那吸收当地灵气,如此以后才能更加健康。而且在桃源村的时间长了,也更加有益于宋家的开枝散叶。 常喜乐听到这事的时候还拿去打趣宋挽呈,说他们家好歹也是书香门第,怎么会信这些乱七八糟的。 宋挽呈当时也十分无奈,这也实在是他们家一直一脉单传,这年头一个不小心就会夭折,所以对子嗣特别的在意。尤其之前宋玉息的身子骨一直不大好,让人更加担忧。而且在这世界家族人丁兴旺至关重要,这里关系都是依靠家族之间的牵绊,成为一方势力,若是人口太少,就没有人帮衬,则会独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