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书迷正在阅读:[排球少年] 他说月色之外、[综漫] 论六眼与普通人的适配性、另类神棍、蜜宠渣妻之男神逆袭、[综英美] 如何避免成为罗宾鸟、重生娱乐圈之夺冠征途、[HP同人] 长腿叔叔、[综漫] 肝帝辞职不干了、[西方历史同人] 法老与我、清道夫(法医秦明系列4)
☆、第 23 章 靠山屯是名副其实的靠山,背后就靠着一座不太高的小山叫棋子山,意思是这山的形状像棋子,溜圆,山上的树都是百年以上的老树,95年后被定为省内保护性园林,农科院的人动不动就来这实习,让学生实地考察林子里的古老稀有树种。靠山屯是个比较偏远的小山村,村里不过百户人家,青壮年人大多进城打工去了,留下的多是妇孺老人孩童。 李妙的叔爷家就住在这里,李妙的爷爷哥三个,老大李泰山也就是李妙的爷爷是哥三个里唯一读过小学的人,人也闯荡活络,早年间进城里学手艺,后来就在城里找了媳妇安了家,老二年纪不大时得了重病死了,只余下小弟弟李松山一直安分的在家务农,李妙爷爷多少次让弟弟进城,可三老爷子不干,说城里车多楼高看了让人眼晕,还是住在乡下好,空气清新还接地气,看着庄稼地就觉得心里踏实。三老爷子今年已经六十五了,身体贼棒,耳不聋眼不花,一顿能吃三碗大米饭,自己骑上自行车去乡里一天能打个来回,村里年轻人跟他掰手腕都不是个。 李妙小时候长和姐姐来三爷爷家玩,寒暑假基本上都是在这过的,跟李松山的感情极亲密,甚至比跟自己爷爷还亲。 这不一听说自己的侄孙女带着俩学生来自己家住几天,老爷子非常高兴,早早就让老伴上磨坊把大黄米磨好了,儿媳妇把煮熟了准备给孙女宝粘豆包。 刘悦和杜恩恩都是家里的娇娇女,从小到大都是在城市里,偶尔出去旅游也是风景区,名胜古迹,听着导游絮絮叨叨的说什么介绍,看看乏善可陈的大青石、红廊柱,人工造出的景色怎么看都像是人民币堆叠出来的泥胎木塑,心里腻歪的要命,还得惦记着回去写作文,写感想,想起来就觉得无聊。这次李老师说要带她们去乡下玩,还不让带作业,就纯粹的玩,刘悦和杜恩恩从一个星期前就觉得百爪挠心了,一凑到一起就盘算着怎么玩?那里是乡下肯定不能洗澡,听说啊乡下的厕所很脏的,还有啊会不会有虱子跳蚤啥的?但是可以去新地方的好奇还是战胜了对艰苦条件的惧怕,当然她们也就是私底下自己说说,这话要是跟李老师说了,那就惨了,李妙一准会笑呵呵的说,怕啊?没问题,把你关在打谷场的磨坊里待一宿你就知道乡下其实也挺好。 她们现在终于惨痛的认识到其实小李老师是个笑面虎,腹黑女,完全不能被她美丽的外表亲善的态度给蒙蔽了。她笑呵呵的带着她们俩弹吉他,学习谈心,让俩小姑娘放松了警惕,谁知道有一次刘悦投机取巧,玩电脑玩的太晚没写作业跟老师撒谎被林净蕾知道了,李妙来的时候跟李妙絮叨了一下,刘悦的噩梦开始了,爱玩电脑吗?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傻乎乎的点头,李老师二话不说拿出一本英文版的泰戈尔诗集来,今天晚上把头三篇翻译出来用电脑打出来,明天交给我,不用担心网上没有这本诗集的翻译版,所以想取巧是不太可能了,更可怕的是,李老师笑吟吟的坐在那里告诉她,没事你慢慢来,今晚我不走了,就坐着跟你一起,你看我多敬业啊!于是刘悦小朋友一个词一个词的查英文字典,吃力的翻译,拜托啊,我只是个中学生啊,还没那水平好不好?可美丽的李老师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她,歪着脑袋说:“你不是很喜欢电脑吗?玩到半夜都不困,你看我这样既能满足你爱玩电脑的愿望还能帮助你学习英语,一举两得,多好啊?”好个屁啊,刘悦简直想一口血喷在电脑上,我爱玩的是游戏是聊天是上网瞎逛好不好? 第二天刘悦顶着俩熊猫眼出现在客厅,看着她妈就跟没看见自家女儿满脸怨念似的,兴高采烈的招呼李妙吃东西,就跟完全没看见李老师虐待未成年少女似的。从此刘悦明白,老妈是可怕的,但是更可怕的是李老师。 元旦头一天李妙就大包小裹的带着俩学生来到了靠山屯,一进村子,就见几个七八岁的小小子在路边玩摔炮,看见李妙一行人,其中一个就迎了上来:“二姑姑你来了,我爷爷正等着你呢!”李妙一看,□□岁的小子穿着半新不旧的蓝色羽绒服,大眼睛脸蛋红扑扑的,是三爷爷家大表叔的小儿子,叫啥来的,李正气,看看这名字,估计文天祥同志地下有知一定很安慰,多少人喜欢他的诗啊! 李妙从兜里拿出一把不老林来,这玩意在城里已经不那么吃香了,但在农村还孩子还是很认它的。李妙把糖给几个孩子一分,李正气同学利索的扒了一块放进嘴里,奶香四溢,再看看跟在二姑姑身后的俩女孩,哇塞,靠,(自从看完古惑仔,这俩词现在在村里流行这呢。)俩人一个穿着水粉的羽绒服一个穿着水蓝的羽绒服,头上戴着白色的帽子和围巾,手上的手套也是一样的颜色,脚上穿着眼下城里最流行的雪地鞋,深色牛仔裤,虽然围巾挡着看不清脸,但那双大眼睛一看就知道肯定漂亮。李正气擦擦嘴,顺便擦擦差点淌下来的清鼻涕,撒开腿就往家里跑,他爷爷今天派他守在村口就是为了等二姑姑来的,他得先去报信。 李妙看着笑笑招呼刘悦和杜恩恩加快脚步。刘悦和杜恩恩都是头一次来乡下,本来以为自己来的地方八成得跟电影里似的,没水没电就几座爬爬的土屋,所有人都穿着灰突突的抄着手来个外人都瞪大眼睛惊恐的瞅,(西部电影看多了)谁知来了这里才发现这里家家都是大砖房,有的甚至盖着二层小楼,大门外室黑色漆刷的大铁门,楼上还贴着仿古的琉璃瓦,地上虽然没清雪踩上去咯吱吱的响,却也看的出这里的路修的不错,直通外面的公路,家家的烟囱冒着缕缕青烟衬着四面白雪显得一片清幽宁静。冷不丁也能看见几个村民,有认识的上来打个招呼,穿着打扮虽不入时也不破烂,偶尔几条野狗悠闲的散步晒太阳,对他们的到来没什么反应,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是和谐自然的。 ☆、第 24 章 李松山家在村头第六家,一溜四间大瓦房,这是前年李家新盖的,李松山俩口子一共有俩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就是李正气的爹是镇小学的校长,母亲是民办老师,两口子是村上人人敬重的人,二儿子头几年扣大棚专门供应城里的酒楼,买卖红火,挣下一份家当,自己在村东头盖了一个二层小楼,想把父母接去住,可李松山死活不乐意,没办法和哥哥商量商量给老两口翻盖了房子,村上谁不说李家的儿子孝顺。李松山的女儿嫁的远,去了山西,嫁的是矿上的一个主管,听说也生活的很好,就是一年两年才能回来一次,每年往家给父母邮钱都是五位数,李家大儿子四十岁上才得了这么个宝贝儿子,但两口子工作忙,儿子放假就来爷爷奶奶家呆着,两口子放假就一堆堆的给家里买东西,生怕委屈了父母委屈了儿子。加上李妙的爷爷因为总觉得自己住在城里而弟弟却住在乡下,心里有些不舒服,有空就来给送钱,所以李松山两口子小日子过的比村上哪个老人都美。 李妙一进院子,李松山俩口子就迎上来了,李奶奶尤其喜欢李妙,一把拽过来就唠叨:“你这丫头咋这么长时间都不来呢,想死我啊,你看看你,怎么又瘦了,上次来还是过年那会吧?这一年的功夫,都瘦成啥样了?成天就学习吧,你啊,我早就说你妈,别成天老让孩子学,早晚都学傻了???????”李松山不爱听了:“说啥玩意呢,学习是好事,你别一见孩子就叨叨,平时就叨叨我,这可来个人让你叨叨了,那啥,妙妙啊,快进屋,外面冷,你三奶奶就这样!” 李妙甜甜叫人:“三爷爷,三奶奶,我想死你们了,我这一年可忙了,总想着来看看你们总不得空,对了,这是我的俩学生,刘悦,杜恩恩”一挥手,俩孩子冲上来:“三老太爷,三老太奶,你们好!” 这称呼真别扭啊,临走前母亲特地嘱咐了,他们比李老师矮一辈,得叫太爷太奶,可怎么这么别嘴呢? 李松山一听就乐了,孙女都当老师了,自己又长了一辈,看看,咱这辈分,估计村里谁也越不过我去了! “快上炕,炕上暖和。”北方家家都烧火炕,既暖和屋子睡觉也不冷比电褥子好多了。 李家南北两张大火炕,灶火烧得旺,火炕上刷着苹果绿的漆,炕头是新添置的白色的床柜,柜子上头放着一个半米高栗子皮色的雕花木头匣子,这是三奶奶的嫁妆,里面早没什么首饰了,收着一些针头线脑。火炕紧挨着窗台,上面放着几盆玻璃翠、木居、杜鹃等,因为屋子暖和此刻杜鹃开的花团锦簇,粉红、玫红、紫红一团团春意盎然。屋子正中摆着一溜米白色的电视柜,上面放着三十二寸的大彩电,下面还有录放机,旁边是一台缝纫机,上面盖着一个白色棉布帘,上面绣着鸳鸯戏水,那是三奶奶的手艺,老太太年轻时是村上有名的巧手姑娘,不仅地里的活拿得起,刺绣针织都是极好的。三奶奶放上炕桌,拿出炒好的花生、瓜子、山核桃让孩子们吃。李妙让俩孩子脱了衣服,自己也脱了外衣,刘悦和杜恩恩坐在铺着干净小垫子的火炕上,立刻觉得周身都暖和了,她们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觉得周身都冻透了,李妙跟着三奶奶一通忙乎,端茶倒水,还拿出城里买的奶糖给三奶奶吃,拉着三奶奶上炕,祖孙俩拉了几句家常,李妙从包里翻出给三奶奶买的紫红色的羽绒服给三爷爷买的两瓶好酒和一件藏蓝色的羽绒服,给李正气同学新买的书包文具盒还有一双时髦的旅游鞋。李妙还拿出一条乳白色的大披肩:“这是我姐给你织的,我姐她们单位现在忙,说等过春节放假的时候领着我未来姐夫来看你们!”李丹自小跟三奶奶的感情就好,一到假期就在这里腻歪着。 刘悦和杜恩恩是第一次到这样的环境,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师亲昵的跟老太太耍无赖,撒娇晚上要吃老太太包的韭菜猪肉的饺子,又说起自己想吃埋在灶坑里烧得土豆和地瓜了。俩人就纳闷了,这些城里都有啊,您至于吗? 老太太笑呵呵的答应了,自己跑到厨房里,一会就端着一个白瓷盆回来里面是四五个烤好的地瓜:“早就知道你这个小馋猫要来,咋能不给你准备呢,看看早起就埋在灶坑里了,你来正好吃,来尝尝,你们俩小丫头也尝尝。”李妙笑嘻嘻的接过来,扒开棕色的皮,露出焦黄喷香的瓜瓤,热气四溢,李妙招呼道:“快尝尝,这埋在灶坑里烧出来的地瓜跟你们吃那个地瓜是俩味,不一样!”杜恩恩伸手掰开一个地瓜,咬了一口,香甜软糯,沙口的甜啊,想想城里卖得烤地瓜,闻着挺香,可吃到嘴里什么味道也没有,再隔一会连皮都软塌塌的就更没法吃了,俩孩子吃的香甜,不一会四五个地瓜全部吃进了肚。李妙笑嘻嘻的说:“留着点肚子中午还有好吃的呢!” 刘悦和杜恩恩对视一眼,看来咱们大老远来的确不虚此行啊! 中午不到,李松山的二儿媳妇就来了,李妙的这位二婶叫王秀玉,是邻村王家的独生女,从小就是男人的性子,爽朗大气,说话办事脆快利索,手一份嘴一份,两口子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李菲去了城里打工,小女儿李曼在中专。李妙自小比较喜欢二婶,对大婶的故作清高不太喜欢,连带着对二叔家的俩个表妹也都很亲。 ☆、第 25 章 王秀玉一见李妙就笑着摸摸她的脑袋,一手指戳在她脑门上:“臭丫头,没良心的,这么长时间来一趟,也不说想二婶啊?亏我一上秋就预备了最好的粘苞米等着你。”李妙忙抱着二婶撒娇:“婶,我老想你了,你都不知道,你侄女我现在忙的可惨了,准备考六级一天忙的半夜睡觉,为了挣学费还当家教,为了看你我连家都没回直接领着俩孩子就奔这来了,你看看,我啥衣服都没带啊,婶啊,你啥时候进城看看李曼和李菲也顺便看看我呗!”刘悦嗑着瓜子,跟杜恩恩讨论这瓜子咋这么香呢?花生也脆,山核桃没有那股霉味,真好吃,咱市里就没有,听到李妙的话俩人一起翻了个白眼,老师睁眼说瞎话的功力真高啊! 李妙安排两个孩子帮忙烧火,王秀玉小声说,这城里的孩子一看就是娇小姐能行吗?李妙还没等回答呢,刘悦就说话了:“二奶奶我们就是为了体验生活才来的,我们老师成天要我们知晓疾苦,让我们锻炼锻炼,换换脑子,说我们再学就快傻了,没事,二奶奶,我们学着来,你放心吧。”王秀玉看着俩如花似玉的丫头跟自己叫奶奶,这心里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还是发愁,反正啊,看着火不时往里填点煤也不是啥重活。让他们城里姑娘当玩吧! 王秀玉利索的把洗好的小笨鸡剁开,扔到开水里打个炒,逼出血水,然后在锅里倒上油,放上葱姜蒜,爆香,把鸡扔进去一爆炒,倒上酱油,白糖,八角和水,开始炖,不一会,鸡肉的浓香就慢慢的溢了出来。李妙早就把臻蘑放到淘米水里泡上了,三奶奶和三爷爷进了下屋(北方农村管小仓房叫下屋),开始往外倒腾东西,一会是血肠,一会是羊腿,一会是排骨,李妙手忙脚乱的接过来,一个劲的说:“行了,行了,少做几个菜就好,弄这么多咱几个也吃不了啊?”王秀玉手把利落,加上李妙帮忙打下手,一个小时就放了放桌子吃饭了,做的小鸡炖蘑菇粉条,自家大棚扣出来的蒜苗炒笨鸡蛋,碧绿的蒜苗油亮金黄的鸡蛋看上去就有食欲,自家的酸菜炖排骨,那排骨是前几天在村里养猪的人家买的笨猪肉,一炖就烂,酸菜吸取了肉的油性,香而不腻,嫩而不柴,汤酸溜溜的还带着肉的浓香,杜恩恩差点把整盆酸菜给包圆了,血肠配着蒜酱,这是李妙的最爱,血肠细嫩的口感和鲜香的味道配上蒜酱,滋味特别好。李妙几个人吃的肚子溜圆,坐着都觉得的费劲,只好穿上衣服在村里的土路上溜达溜达消化消化。李正气也没少吃,挺着小肚子笑嘻嘻的跟表姐说要跟柱子哥、刘大奎他们去村口的鱼塘里捞鱼,刘悦一听就来了兴致,李妙和杜恩恩只好跟着一起去,村口的鱼塘是柱子的老叔家的,老叔和李家关系也不错,孩子来捞几条鱼算啥大事,看见一群孩子热热闹闹的拎着渔网兜奔鱼塘去了,还上来叮嘱要小心些,一转头又看见李妙,忙笑着说:“这不是大侄女吗?啥时候来的啊?”李妙忙笑着说:“叔,上午才来的,这俩是我的学生,来这玩的,那个待会网罩鱼我按斤数给您算钱。”柱子老叔一听就不乐意了:“这啥话,你能吃几条鱼,还跟你要钱,这不是打你叔脸呢吗?你三爷爷还不得骂死我?去只管捞,你叔那鱼塘里上千斤的鱼呢,你能吃几条?”李妙笑着客气了几句跟着一群孩子跑到鱼塘上。鱼塘上冰结的厚,四外都是白雪,像一层厚厚的洁白的地毯,看上去软绵绵的,刘悦兴奋的就想往里跑,被李妙一把拽住了,“等着,急什么?”就见柱子和几个孩子在鱼塘边的小屋子里拽出一架爬犁来,李妙笑嘻嘻的让刘悦和杜恩恩坐上去,几个男孩子拽着绳子,爬犁稳当的在冰上滑行,刘悦和杜恩恩吓得大惊小叫,把李妙笑的前仰后合,一看这俩傻姑娘就是没坐过爬犁,过个冰包颠簸一下就吓得以为爬犁要翻了,几个男孩子调皮,把爬犁拉德愈发的快,整个鱼塘上都跳跃着欢声笑语和女孩子清脆的惊叫声。 一会就到了一处凿开的冰窟窿,那是柱子叔叔为了给鱼放氧气特意凿开的,柱子熟练的在腰上栓上绳子,把绳子的另一头交给刘大奎,让大奎远远的站着,这是为了防止冰面突然塌陷人掉进冰窟窿,柱子把渔网伸进冰窟窿,因为来这呼吸的鱼很多,不一会就捞上来一条,柱子大叫快拿桶来,李正气抱着大桶就跑过去了,一条大约一斤多的大鲤鱼在网兜里扑腾,几个人忙把鱼扔进桶里,又往桶里灌了点水,刘悦见了觉得好玩,就跟刘大奎要他手里的网兜要自己上去捞鱼,李妙见她高兴,也不阻止,刘大奎见城里的漂亮女生跟他借东西,傻乎乎的笑着递过去渔网,还告诉刘悦,上旁边那个冰窟窿去捞,又递过去一根绳子让刘悦栓在腰上,刘悦也幸运,没一会还真有一条傻鱼撞进了她的网,刘悦兴奋的大叫,手忙脚乱,一不小心,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鱼飞出去老远,惹的几个人大笑起来,还是李正气跑过去把鱼抓回来扔进了桶里。 晚上回来的时候,三爷爷和三奶奶就看见孙女和俩城里姑娘浑身都是雪,脸蛋冻得通红,拎着一桶鱼,三爷爷笑呵呵的说:“我说呢,这咋散步散没了影,闹了半天去打劫刘家的鱼塘去了,我看看,喝,不少鱼呢,老伴快来看看,你孙女捞的鱼啊!” ☆、第 26 章 三奶奶看见孙女回来高兴,看见几个孩子冻得小脸通红又笑着嗔怪:“这些孩子,人家老刘家的鱼塘被你们祸害了吧?想吃鱼说一声你刘叔上赶着送,哪用得着自己去捞,看看一个个造的,跟泥猴似的!快进来,普拉普拉身上的雪。”杜恩恩兴奋的一边脱衣服一边说:“自己捞鱼真好玩,奶奶,这鱼咋做好吃啊?”李妙一听就乐了:“就知道吃啊,小丫头。”刘悦得意的说:“我捞上来的最多,三奶奶你看这个还有这条都是我捞上来的!”三爷爷笑道:“这都是鲤鱼和三道鳞,老刘家的鱼养得肥着呢,那都是我教他的养鱼的方法,你三奶奶的酱炖鱼是绝活,贼好吃,等会让三奶奶给你们炖上。”晚饭本来是打算包饺子的,现在几个孩子拎着大桶鱼回来,自然是趁着新鲜吃鱼了,三奶奶焖了一大锅米饭,在锅里放上油,放上葱姜蒜爆香,下大酱,加水,水一开就把两条收拾好的鲤鱼扔进去了,为了好吃还放了点小辣椒、八角、花椒和片好的五花肉,等锅开了放进去切成细丝的大白菜、切成块的嫩豆腐,最后放上粉条和香菜。 鱼是用大盆上的桌,大盆里满满当当的,红油油的鱼汤、白玉似的豆腐、青葱碧绿的香菜,散发着浓郁的酱香,一桌人围着大盆热火朝天的开吃。鱼肉香甜多汁、鱼汤鲜美浓厚、豆腐细嫩、粉条滑溜、白菜清爽,几个人吃的简直停不下嘴来。李妙的二叔二婶也来了,还给她们带来了自己家大棚产的水萝卜和生菜。三奶奶看几个孩子吃的开心,也高兴,李二叔和三爷爷各自倒了盅酒,就着蘸酱菜喝的有滋有味。 晚上李妙领着俩孩子住在北面的大火炕上,三奶奶给铺着厚厚的干净褥子,又暖和又舒服。刘悦感慨的说:“老师,我以前看电影总觉得农村生活特别苦,现在我才知道,农村的日子才过的舒服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饭下地干活,多有意思啊!哪像我们家,从来就凑不到一起吃饭,房子倒是大,可冷冷清清的,什么意思都没有。”杜恩恩也说:“是啊,我爸成天忙,我妈成天盯着我,我觉得我们那个不像是家像冷冰冰的监狱。”李妙在黑暗中皱皱眉,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其实活的也很可怜啊!剩下的两天假期,刘悦和杜恩恩都玩疯了,刘大奎和柱子都是十一二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恨不能上房揭瓦的年纪,成天变着花样的领着一村的孩子玩,现在来了两个城里的漂亮姐姐,啥也不会玩,还不争先恐后的显能耐?今天带着她们抽尜、明天带着她们打爬犁,还用竹片子自制了滑雪板带着她们从大雪坡往下滑,刘悦和杜恩恩觉得特别刺激,开心的不得了。三天假期过后,李妙带着刘悦和杜恩恩上了刘家司机特意来接得车,刘悦和杜恩恩十分的舍不得,把身上的小零碎都给了李正气几个孩子留作纪念,抱着三奶奶眼泪汪汪的,把老太太弄得心里也挺难受,一个劲的说等考完了学,再来住上一个月。 转眼寒假来临了,对于大学生来说寒假是幸福的蜗居生活,可以什么都不干就在家睡懒觉,李妙计划了一下,准备在家好好复习争取明年英语六级一次过去,趁着假期还得好好给俩学生补课,她们七月份就到考期了,她努力的回忆也没想起来前生中考时的题,那个时候她竟忙着跟丁翰谈恋爱了,好像只记得一道英语作文题,那是她们老师特地拿出来让她们看看,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考了,不管了,哪天让她们做做看,尽人事听天命吧! 李妙幸福的睡了个懒觉,文林老区的供暖非常好,屋子里白天也有23度左右,李妙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走出自己的房间,父母姐姐都上班去了,家里就剩下了她自己,桌子上放着母亲给她留的早饭,小米粥、油条、红油拌的八宝咸菜,简单舒服。李妙吃过早饭,刚坐到桌子前,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咚咚的声音,这是收废品的,李妙皱皱眉,忽然想起昨天母亲让她今天把家里的旧报纸拿去卖掉,忙推开窗户喊了一声,让收废品的人等等,拎着一麻袋的报纸吃力的下楼。 收废品的是个五十多岁的河南人,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军大衣,操着河南腔的普通话告诉李妙报纸现在六毛钱一公斤,拿着一个钩子称称一下,说十一公斤多一点,给你六块五吧!李妙此刻完全没注意到收废品的人给她多少钱,她的全部精神都放在那破烂的三轮车上几轴脏兮兮的画轴上,心里忽然记起前生的一件事来,那时候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吧,他们文林老区内出了一件大事,b区的一个小买卖人从一个收废品的人那里无意中买了两幅画,当时是想把这画收拾一下当古画出去骗人,或者送个礼什么的,谁知道拿去一鉴定发现竟然是真品,一个收藏家找上门来用五十万收走了,那人一下子成了富人,从小区搬走了,周遭人都说他走了狗屎运了。 李妙对古董一窍不通,但因为母亲唠叨了几次,五十万在01年也是个大数,所以印象比较深,这个卖废品的是不是那个人呢?李妙心里擂鼓似的砰砰的跳,一咬牙:“大哥,这画是你的吗?”河南大哥不以为意:“哦,是在农村人家当旧报纸卖给我的,咋了,小姑娘你喜欢?” 李妙伸手拿过画展开看看,上面是一副工笔《雨后荷花图》落款是蒋南沙,另一副是一副写意的山水画,上面的落款是檀园(李流芳),李妙看了看都不知道,回头问问老爸吧,也许他能知道,李妙干脆的一指那画问:“大哥,你这画卖吗?”有生意上门为啥不卖?拉到废品收购站也是卖,看着姑娘的样子文文静静的应该好骗,大哥笑呵呵的说:“卖,我这画是二十块钱收的,你给我二十五就行,两幅五十,中不中?” ☆、第 27 章 李妙面部抽搐简直不知该哭还是笑,痛快的拿出五十块钱递过去,抱着画就要走连自己那报纸钱都忘了要,大哥拿着钱十分高兴,今天生意真好,哪来的这傻妞啊,忙招呼:“哎,姑娘,你等会,我这还有点东西,你看都是那一家收的,还有一副字,这个这个花瓶子你要不要?”李妙一震,忙回身看,那大哥从车子底下又翻出来两幅字,一对青花瓷瓶和一方黄色的印章,李妙皱皱眉,心想,如果这都是一家卖的,估计是家里的什么愚人把老辈的珍藏当废品了,可惜啊! 她干脆的问:“这些我都要了,你开个价吧!”卖废品的刚刚见她皱眉还以为是不乐意呢,见她询价干脆也不废话:“一共一百五,成不成?”李妙又拿出一百,跟他要了个兜子把东西一装转身就回家了,进门后把门锁死,才摸着胸口砰砰乱跳的心脏,长长的松了口气!展开那两幅字,分别是一副狂草,一副楷书,狂草题的是李白的将进酒,落款是南宫生(宋克),楷书是题的是唐代诗人黄滔的【别友人】“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飘泊在京华。大朝多事还停举,故国经荒未有家。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 梦魂空系□□岸,烟水茫茫芦苇花。”落款是云中沈民则,李妙一看就愣了,她自幼学习书法,对于南宫生和沈民则都是知道的。 这南宫生其实名叫宋克字仲温,一字克温,吴郡长州(今苏州市吴县)人。居南宫里,号南宫生,人称南宫先生。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据《明史·文苑传》谓:“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其真书出自钟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遗意,清劲古雅,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别开生面,吴宽《匏翁家藏集》评其书谓:“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可谓中的之语。沈民则名叫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书法结体平正,笔致光洁,景色乌黑,风格秀润华美,适合皇家的欣赏口味和审美标准。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沈度还有一件举世闻名的作品,那就是永乐大钟上的经文。永乐大钟上的23万余字均为沈度所书。再看那对青花瓷瓶,高不过一尺多,丰肩、圆肚、下收,足稍外撇,瓶子口和足都画着栀子花纹,瓶身上画着一副陶渊明赏菊图,两个瓶子的颜色都很亮丽,李妙看了就很喜欢,翻过来一看瓶底,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李妙倒吸了一口冷气,不是吧?这不会是元青花吧?她记得前生她在电视上看过的鉴宝节目里提过,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相当于整整两吨黄金! 黄色的印章方方正正的,不知是什么材质的,上面的篆字李妙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来,不过那印章小巧玲珑,温润细腻,对着阳光看时半透明的,能够看到出其中的纹路来,李妙觉得很漂亮,心想要是赝品也不错,起码自己挺喜欢,不行就给自己当个把玩的玩意儿也好。 看着这一大堆的东西,李妙足足楞了一上午,这些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假的呢也没什么,顶多被骗去150块钱罢了。要是真的,那自己可就发了,呵呵,李妙自己在家傻笑了一天。 晚上李仲文回来第一时间拿给父亲看,李仲文一辈子浸淫在中文当中,虽然不是什么古董鉴赏专家,但对于画画的两位画家却是知道的,蒋南沙本名蒋廷锡(1669年1732年)江苏常熟人。字扬孙,一字西君,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是清代中期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卒后谥文肃。是清代画家。擅长花鸟,以逸笔写生,奇正率工,敷色晕墨,兼有一幅,能自然洽和,风神生动,得恽寿平韵味。点缀坡石,偶作兰竹,亦具雅致。曾画过《塞外花卉》70种,被视为珍宝收藏於宫廷。 那檀园真名李流芳(1575~1629)是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董其昌赞道:“长蘅以山水擅长,余所服赝乃其写生,又有别趣。”山水外,李流芳又善作水墨写意花卉。他的花卉,笔势飞舞,泼墨淋漓,别有一种逸趣。归昌世叹为:“其娟美之致,俱在笔墨之外,真不可及。”董其昌评为:“竹石花卉之类,无所不备。出入宋元,逸气飞动。”总之,李流芳的高超画艺使他成为晚明画坛上卓有声誉的大家。李流芳还精于治印。他宗法文彭,上溯汉制,又自具创意。是三桥(即文彭)派中骨干,与皖派篆刻大家何震齐名。 ☆、第 28 章 李仲文觉得自己对于古董知之不多,第二天请了一位专门搞古董的朋友来看,这位朋友姓程名叫程远山,祖上就是开古董店的,手上历过的宝贝很多,眼光精准,在北京著名的潘家园有个不小的店面,在古董界很有几分名声。李妙和宁朴见这位程先生穿着件黑色的对襟破棉袄,黑色老头鞋,邋里邋遢,长脸,皮肤微黑,看上去六十多岁,眼睛本就不大,却还总是懒洋洋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李妙是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个古董鉴赏专家,心想老爸这是打哪淘换来的人啊?看他更像个古董! 李妙和宁朴小心的把字画拿出来,徐徐展开,程远山一见字画眼睛霎时睁的老大,放射出的精光简直就像饿狼见了羊群,吓了两人一跳。 他拿出把头凑上去仔细看画,又伸出手捏捏纸张,鼻子还凑上去闻了闻,李妙纳闷啊,这古董字画难道还可以闻出来?她不知道,过去当铺的掌柜各自都有一手绝活来辨别器物真假,这程远山家用的就是鼻子来嗅,从纸张和墨的残留气味中来辨别真假。 半天,程远山直起腰沙哑的开了口